• 283阅读
  • 0回复

江南水乡的“厕所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江南水乡的“厕所革命”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江南水乡的风景是迷人的。但当你看到一口口露天粪坑置于村前屋后时,又不由得会感到大煞风景。
如今,杭嘉湖平原的一个小山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厕所革命”: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数百口露天粪坑转眼间全不见了,代之以一座座别致新颖、干净卫生的农家小厕。
莫干山脚下的老山农细毛伯做梦也没想到,眼前这些笑容可掬的外国朋友走进他的篱笆院,为的只是亲眼看一看他家的“茅坑”。
细毛伯一家是村里最早用上家庭组合式厕所的。这座背倚莫干山的小山村名叫燎原村,在20年前还是杭嘉湖平原上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个重点村,丝虫病发生率在24%以上。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上山辟茶园,下山跑运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但蚊蝇孳生、恶臭熏天的数百口露天粪坑却依然如故。3年前的一天,德清县防疫站站长老王来找细毛伯商量怎样推广县防疫站试制的家庭组合式厕所。细毛伯一拍胸脯,自告奋勇地当上了“厕所示范户”。如今燎原村433户人家全用上了新厕所,成为水乡的“厕所示范村”。
在参观者看来,这种农家新厕所简直“绝”了!它的外形酷似城市里的抽水马桶,全部设备只有三口普通瓦缸,外加两截塑料管和一只座便器。处理后的粪水,病菌和虫卵下降率在98%以上,肥效也大大提高。整个厕所占地4平方米左右,全部成本只需100来元!
德清县防疫站站长老王感叹说:“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吃’是头等大事,颇讲究,饮食文化也因而十分发达;但对‘屙’这一头却过于冷落和忽视,觉得无甚紧要”。
作为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德清县防疫站40年来一直在不懈地摸索水乡厕所改造的新途径,但是过去的改法,成本太大,效果不明显,一直也没成功。总结过去的教训,县防疫站的同志们感到,要开创水乡农家厕所改革的新天地,除了帮助农民改变旧的落后观念外,必须做到三条:一、技术上有保证;二、经济上可行;三、与村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老王和同事们走村串户,与群众一起商量,然后在技术上攻关,经过4年的努力,新型的农家厕所诞生了!这种适合单家独户使用的农家小厕所在燎原村一推出,便一炮打响。
小山村里发生的“厕所革命”,引起了国际组织的浓厚兴趣。1989年瑞士国际水咨询中心和瑞士国家水资源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的官员两次前来燎原村考察,并和德清县防疫站签订了共同研究开发的协议书,希望在中国南方农村和第三世界国家广泛推广。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