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阅读
  • 0回复

中蒙友谊的历史丰碑——写在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签订三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30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中蒙友谊的历史丰碑
——写在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签订三十周年
巴塔尔仓
30年前的今天,周恩来总理同蒙古领导人在乌兰巴托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蒙友好互助条约,为中蒙关系谱写了新的篇章。这个条约不仅对中蒙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有幸亲身参加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报道工作,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令人陶醉的春天。五月的蒙古草原,春风拂面,生机盎然。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博格多山脚下嫩绿色的小草刚刚绽开恬静的微笑,图拉河两岸如烟似雾的垂柳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周总理一踏上蒙古国土就受到蒙古人民热烈感人的欢迎。当时人口不到20万的首都乌兰巴托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男女老幼几乎倾城而出。周总理同蒙古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工厂、牧区,为中国援建的水利工程剪彩……他那外交家的风度和平和沉稳的言谈举止令人敬服。80年代初,当笔者再度在蒙古工作时,一次同当年采访周总理访蒙活动的几位蒙古新闻界朋友谈起2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他们依然记忆犹新,为有机会参加当时的报道工作感到荣幸。
签署中蒙友好互助条约是周总理此行的最主要成果。历史已经证明,这项条约是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朽丰碑。本月初,应杨尚昆主席的邀请,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对我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蒙古国家元首时隔28年来的首次访华。它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的一页,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对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中蒙关系的这一重大发展来之不易。两国政府都为恢复和发展中蒙关系作出了长期的不懈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蒙两国很快相互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50年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向蒙古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蒙古建成20多个大中型成套生产项目和公共设施。蒙古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向中国赠送役马1.5万匹,并向遭受自然灾害的中国省份支援了粮食和肉类。这正如周总理当年一再所说的那样“援助是相互的”。在双边贸易方面,始于1951年的中蒙政府协定贸易在5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1960年蒙古对华贸易额约占当年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20%。1962年12月两国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1964年又签订了中蒙边界议定书,划定了长达4670多公里的两国共同边界线。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中蒙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段曲折。但重要的是结束过去,走向未来。80年代中期以来,双方为逐步改善中蒙关系作出了共同的努力。1987年6月,彭冲副委员长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访问蒙古,恢复了两国议会之间中断20多年的交往。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林钦也访问了中国。两国外长互访和两党中联部长的互访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989年两国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为经济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近年来两国经济往来日趋增加,贸易额在逐年增长。1986年,两国政府签订了第一个长期贸易协定,1989年中蒙贸易总额达3700万瑞士法郎,比1985年增长1.4倍。与此同时,两国相互毗邻的省区间的边境贸易,也从1985年的60多万瑞士法郎增加到1988年的2400万瑞士法郎,增长40倍。边贸的发展对增进两国边境地区的友好往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都起到了良好作用。此外,中蒙双方各专业贸易公司在完成政府协定规定的贸易任务的前提下,也积极开展了协议外的易货贸易。1988年,双方这种形式的贸易总额达到530多万瑞士法郎。这样,多种形式易货贸易的开展使两国贸易关系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局面,打破了沿用已久的单一记帐贸易方式。
此外,两国还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和科技合作计划。1988年两国交流的各类团组共达200多个,达到了建交40年来的最高峰。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具有悠久的传统友谊。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合作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