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中日友好绽新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3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中日友好绽新蕾
  长春文
八尾昌里已将俵万智的和歌集《沙拉纪念日》译成中文,在我国出版。该书的译者与作者都是日本人,又都是女性。特别是译者八尾昌里,在学生时代就热衷于中国语言及文学研究,自1973年至今,曾来华访问20余次。译作使用日汉对照形式排版,有助于中国读者欣赏和把握短歌的语言、艺术特点,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现代女性心灵深处波动着的种种喜悦、忧伤、希望和奋进的感情。有人说,八尾女士翻译的《沙拉纪念日》的问世,是中日友好大树上绽出的又一朵新蓓蕾。
俵万智(俵为姓,名万智),1962年生于大阪,1981年考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后在离东京很近的神奈川县县立桥本高校(即中学)任教员。据歌人说,在校期间有幸认识著名歌人佐佐木幸纲,得其指导,乃步入歌坛。1986年曾以《八月之晨》50首获角川短歌奖,但其走红还是从歌集《沙拉纪念日》开始的。歌人现年尚不足28岁,除短歌外,还著有《四叶随笔》一书。
俵万智的短歌感情真挚、纯朴,她率直的情感宣泄,恰如透人心肺的清新气息,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层,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喜欢她的坦诚表白。
在俵万智的短歌里,看不到日本古时候女歌人的那种情调,连那些旧词也不用。短歌惯用的那种“君”、“妹”的格式,“云”、“泪”等表示多愁善感的字眼,在俵万智的歌中是见不到的。她的恋歌是现代的,是城市的。会面用电话相约,使用的是直率的命令式的现代语。连告吹、分手都是坦直的,看不到伤感的泪痕。歌人直抒的是新一代日本青年坦诚的恋爱情感。
歌集《夏天的船》那一章,收有歌人访华旅行的作品。表达了歌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和对中国古老文明及美丽山川的赞美。在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浩荡的长江、奔腾的黄河、无际的华北平原的壮观景色以及西安、洛阳、上海、杭州等地的古迹和风土人情。那完全是友好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写得很精到,粗看似乎有些平易,嚼之则意味深长。“大雁塔屹立巍然/挽起初升的太阳/再见,西安。”说古老文明的大雁塔挽起太阳,是对中国很热情的颂扬,也是一种极富哲理的深刻评价。中国读者必然会为歌人的炽热友情而动容。
八尾昌里女士1940年生于大阪市,她在战争煎熬中度过童年,1961年毕业于神户山手女子短期大学国文科。大学期间始选修中国语课程,兴趣越来越大。走入社会后,继续苦练,曾任大阪中国语文学院讲师,在繁忙的访华队伍中充任翻译,致力日中友好甚勤甚笃。她选译俵万智短歌,是觉得这样优美的、动人心弦的歌,应该介绍给友好的中国人民。她的这种选择无疑是很高明的,这不仅使中国读者领略了日本的现代短歌艺术,也使他们能了解到日本现代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情景。
八尾女士译歌追求的是充分表达原作的神韵,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她对原作领会极深,译笔讲究忠实,注重直译,以吻合女歌人的心态。每首短歌按三句断句,也自有其根据。日本近代歌人石川啄木按传统短歌具有三段内涵的断句,乃将31字分写成三行诗,其后被广泛接受。八尾也采用了三句的诗型,注重了长短句的交替,从中读者是可以品出些日本文学韵味的。另外,八尾女士的译文还注意了韵脚的运用,这种译法也是很了不起的。
日本女性译日本女性的歌,更能准确把握和表达女性感情的细微之处。八尾女士又深谙中文,她的译作定会引起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附图片)
  《沙拉纪念日》作者俵马智
  译者八尾昌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