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公生明 廉生威——读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公生明 廉生威
——读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
张锲
“假如你感到自己崇高,你眼前看到的一定是渺小;假如你感到自己渺小,你的眼前一定看见了崇高。”读完这部长达26万字的报告文学,我的眼前耸立着一个崇高而又朴实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卑微,激动和自惭的泪水不停地涌出眼眶,冲洗着面颊,冲洗着胸膛,冲洗着心灵。
在全国2300多个县中,河北省的无极县是一个较少有人了解的小县,它的第28位中共县委书记刘日,也不是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在无极县那块古老、贫瘠、充满困难、也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地工作着、战斗着,和普通百姓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病了,住进了省城的医院,成群结队的农民,自发地推着小车,挎着篮子,带着苹果、鸡蛋、糕点……,从百十里地以外赶到医院看望他;他被县里的一些人联名诬告,上面有意要调动他,这些普通百姓竟然抬着“百姓官”的光荣匾、提着整捆钞票到县委来给他送“奖金”……
这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么?焦裕禄死了,雷锋死了,到了90年代的中国,还真有这样一心为公、爱民如父并且受到群众热烈爱戴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么?有。谓予不信,请认真读读青年作家宏甲追踪采访了四年之久写成的这部报告文学吧!它用一系列生动、感人的具体事实谱写出一曲改革开放时代新一辈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怎样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带领群众劳动脱贫、为群众伸张正义、公正廉明、清风长存的正气歌。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同志以《党组织就是要支持“百姓官”》为题,在北京的《党建》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称赞刘日是“告状告出来的廉正的典型”。
那么,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第一线的代表,一个40万人口的县委书记的刘日,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才引起这么多的连锁反应呢?请看——
北方隆冬,一天晚上,县委大院里忽然传来一位妇女的喊声:“支书把俺男人吊起来打,骨头都打断了。”女人泣不成声。刘日一了解,果然是村支书私设公堂,把村民打成骨折。他主张:“一定要把这个违法乱纪的支书抓起来!”可是,县里有的领导人就是不同意抓。“依法办案”!刘日毫无情面可讲。在他的支持下,公检法机关根据确凿证据,终于把那个支书逮捕,判了一年刑。事后仍有人说:“为了一个老百姓,得罪了班子里的人,还怎么工作?”刘日拍案而起:“不为老百姓,为谁?”
无极全县有20个乡、镇和10.3万亩人称“小戈壁”的荒滩。1985年底,刘日刚到无极,屁股还没有坐热交椅,就拉着县林业局长一道去钻破堤滩。20几天,他们就跑了19个乡40多个村。经过周密调查和科学论证,并且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同,决定在这10万亩荒滩上种果树。当时就受到不少人反对。“盲目决策”说,就是这么闹腾出来的。可是,事实胜于雄辩。1986年,无极开出了5万多亩荒滩,种上了5万多亩果树。全县平均成活率高达90%。1987年,全县又开垦出荒滩3.87万亩,种上了果树。如今,昔日贯穿全境的荒滩已经变成绵延伸展的绿洲。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刘日原是正定县委副书记。在正定,他担任过建房总指挥。可是,他这个抓基建的县委领导,家里的好多个箱子都是纸板做的。儿子从工地上拾了块书本大的小木板,想补补有漏洞的书桌,也被父亲教训了一顿。他为县委、县府机关盖了一幢幢宿舍楼,可直到他离开正定时,他们全家三代五口人,还住在只有24平方米的平房里。他为许多人平反了冤假错案,解决了困难,有些人出于感激,给他送去各种各样的礼物,他都一律退回,或转送给幼儿园和光荣院等单位。有个如今已名满天下的发明“邱氏老鼠药”的农民科学家邱满囤,也得到过他的支持帮助,有次特地给他送去3万元,对他说:“俺今天比你这个书记的日子好过多了,贿赂你有啥用?俺是真心奖你!皇天后土,人鬼共鉴!”刘日很感动,可就是不要钱。邱满囤又买了个金戒指,说是送给刘日女儿的。闹了几个来回,刘日还是让邱满囤生气的收了回去……
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里,作者还详尽地叙述了刘日到无极后带领群众所干的其它一桩桩落地有声的大事和被百姓们到处传诵的一些虽似细微却感人至深的“小事”,恕我无法一一列举。
在刘日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从古碑上拓下来的“官箴”:
“吏不畏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位无极县知县郭久礼留下的。这位距今几百年的封建县官,居然也懂得为官之本莫过于两点:一是公,二是廉。那么,我们这些一直以“为人民服务”自勉自励的共产党人,难道还不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么?!
愿更多的读者,都能读一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无极之路》!愿更多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能得到些启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