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学书杂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学书杂识
王堃骋
书法乃中华国宝。这门随文字派生出来的艺术,从单一的社交工具的职能,演变到一个艺术欣赏的职能,经过很长一个发展阶段。
自幼年临摹“写仿”,殷借前人,凭自己体验,融会贯通,自有心得。
一、字与人。当是“字如其人”。书法是形象思维。它既能表现客观世界,又能表现主观世界。有的人性情稳重沉着,其书用笔在静穆中富于老练刚健的笔触;有的人多情善感、能歌善舞,墨迹中自然流露出圆甜飘洒的风貌。传统书法理论讲“书格”,书格就是人格,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特色。只有当书法者的书法成了人的表现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
“字如其人”的正确理解应当是:书法艺术的成就是作者自身价值、功力、学识诸方面的综合体现。字,即书法艺术的成就,与其人的艺术价值相一致。当然也包含着其人的品德与人格。不仅书法艺术,任何艺术家都应该是道德的典范。
常讲“书法重表意”,即抒人之情,达人之意。书家运用线条的复杂组合和丰富变化,表现内心活动的一种精神世界。换言之,是思想、感情、意气、志向等诸多心理状态形诸文字的反映。书意是书法家的精髓和灵魂,是感染读者的根本条件。
二、书法与文字。歌唱家讲究声情并茂,出版家讲究图文并茂,书法家当然也是书文并茂为好。书法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包括字的内容与形式两个因素。内容表现形式,形式附着内容,形式内容统一。唐诗宋词都可写,但一味追求古色古香,充斥在书面和画轴上,甚至百幅书法展,全无新词新意,这也是一种偏向。新的诗文、格言、名人语录都可书写,描述祖国自然风貌、名胜古迹,宣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都可能书,这样使书法艺术成为人民的艺术,时代的艺术。
书法艺术的素材是中国文字。只有书助其文,文耀其书,书文并茂,才能感人至深。京剧除了作、打、唱之外,必须有优美的台词,歌曲除音谱、伴奏和演唱技巧,必须有动人的歌词,一幅好的国画也要配合有好的书法题词,即或一幅漫画也要有一个好的命题。
三、形与神。书法艺术形式,就是在笔法、结构、风格方面,力求精美,来自一般的字又高于一般字,存其基本体态,妙在别具神韵,形与神统一,这才是字的艺术。
书法这门艺术,中国谓之书法,日本叫做书道。“有法存道”,其中总有规律性的东西。书法在古代称它为六艺之一,书法是写的艺术,既是字,又是美术。凡下笔有形有神者,必然下过一番功夫。
成功的书法体态,都要丰骨强筋、有血有肉,点画铺述意趣横生,神韵和谐,令人神往。探其成功所在:握笔指力得当而骨生;笔画转折处的脉络用腕得当而筋生;用墨得当四锋栩栩而血肉生。
四、继承与创新。继承是卫星的发射台,没有它,卫星就不能上天;相反,有了发射台,而没有卫星,也是不能发射的。古人几千年的探索和实践,只能作为书法创新的沃土,而绝不能成为书法艺术创新的障碍。
创新是运动着的生命。它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书法创新既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也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创作,它是凭作者的素养,在前人书法的精粹上所产生的艺术品。
舍去继承,无从创新;舍去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即不复存在。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是承受着先辈的遗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