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亚运在我们心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01
第1版(要闻)
专栏:

  “亚运在我们心中”
本报记者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正一天天临近。“亚运为国增光彩,我为亚运作贡献”,这句口号正在变成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行动。从南疆到北国,从雪山到海防,全国各族人民以朴实的行动,对这件关系到祖国声誉的盛事倾注了深深的感情。在离亚运会开幕五十天前夕,本报记者来到西藏那曲、陕北安塞、河北唐山采写了这三篇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亚运在我们心中”。
    最长哈达献亚运
在藏北那曲镇上的地区教体委办公室,马尔琼主任问我:“您知道西藏最长最有份量的哈达献给谁了吗?”
我知道在西藏,人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就是献哈达。谁能有此殊荣呢?
马尔琼笑着说:“献给了北京亚运会!”
去冬今春,万里藏北遭受历史罕见的大雪灾。大雪肆虐之下,百万余牲畜倒毙,20余万牧民在茫茫雪海中几陷于无望。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组织采取了有效的抗灾救灾措施,是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是人民空军派出飞机空投救灾物资,灾区人民才幸免于难,得以重振精神,恢复牧业生产。当那曲人从电视里看到全国人民对亚运会的热情支持,海拔4500米的高原小镇也沸腾了。西藏最长的哈达由此诞生。这条系着藏北30万儿女赤诚之心的白缎哈达,长40米,上面用金粉写着藏汉文:灾区人民报党恩,捐款亚运表寸心。
马尔琼告诉我,不久前一次会议上,自治区领导讲话说,全国人民帮助藏北抗灾,我们藏北人民向北京亚运会表示点什么呢?马尔琼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献哈达这种藏族最高礼节来表达心意,祝北京亚运会吉祥如意,圆满成功。
西藏那曲地委、行署所在地那曲镇,只有2万人口。从干部、工人到牧民,纷纷捐款,支持北京亚运会。小镇上,设立了4个捐款点,数千名藏族少年儿童在鼓乐声中走上街头,宣传北京亚运会。一个小学生将2角人民币交到一个捐款点,问:“北京亚运会的叔叔和阿姨会收到吗?”她得到肯定的回答。
有个途经小镇的牧民,看到捐款箱前排着长队,好奇地上前问是在干什么。负责登记的同志告诉他,是向北京亚运会捐款。牧民当即从羊皮袍里掏出5元钱投进箱里。登记的同志问他名字,牧民憨厚地笑着摇摇手走了。
马尔琼刚从北京回来不久,他告诉我,6月26日,他和牧民代表塔旺,带着藏北人民心愿,专程到北京向亚运会组委会献上了40米长的哈达、3.4万元捐款和200条珍贵的牦牛尾尘掸。
在那曲镇街上,我看到了北京亚运会会徽和熊猫吉祥物的宣传画。在邮局我翻看了一下登记簿,仅在4至6月,通过邮局汇往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的就有20多个机关单位总计15464.8元捐款。位于无人区边缘的文部办事处小学,还派专人到那曲镇上,向北京汇去302元。
夏季的藏北草原,万里绿色如茵。人们在谈论着即将举办的草原盛会——八月赛马节的同时,又多了个话题:北京亚运会。      
   (刘伟)
    义务奉献40万个工时
“亚运会的电源在‘唐电’,‘唐电’的动力源泉在职工心中。”唐山发电总厂厂长郭新明向记者讲这句话时,全厂职工为确保亚运会用电,在高温下突击检修设备,已经义务奉献了40万个工时。
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和华北电网的主力电厂,唐山发电总厂担负着为亚运会提供用电的任务。这谁都知道责任重千斤——别说停电,就是电压稍有不稳,也会影响赛场计时器的准确,干扰电传机正常传送……
确保用电的关键是保证设备不出一点故障,安全准确运转。“唐电”是全国电厂中机组种类最多的企业,到厂里一看,各式各样的新、旧、大、小、土、洋设备,简直可以办一个机组“博览会”。要在高温天气系统检修,“鸡蛋里挑骨头”,提前消灭可能发生的隐患,任务急如火!
厂领导召开动员大会。会上不提奖金,不说补贴,然而会后却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奇迹——全厂上下立即掀起了战高温检修设备的热潮。
动员会的第二天,近百名共青团干部发出倡议,火线请战。248名团员踊跃报名,成立了16支青年突击队,班上拚命干,还利用中午、晚上和星期天开展义务劳动,为提前高质量完成检修任务加班加点。你看,他们“挂”在50米的高处,冒着40多度的高温,全神贯注地工作,汗从面颊上流下来也顾不得擦。有时为检修一处要上来下去折腾几个过儿。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宁可爬百次,累千遭,也决不能因供电问题让运动员重跑一次。”
25岁的青年工人王占明为检修设备而推迟婚期,早来晚走抢时间。问他为了啥,他说得很实在:婚期可以推迟,而检修设备不能推迟,亚运会的会期更不能推迟。
工人争先恐后,领导干部更是身先士卒。58岁的郭厂长,腰系安全带,爬到10米高处作业,和工人们一起干。党委副书记韩朴不顾身体有病,坚持到现场工作,有一次竟昏倒在地。如今,领导命令工人“赶快回家”,工人劝领导“下岗休息”的事儿,在“唐电”屡见不鲜。
目前,“唐电”各种设备已精检完毕,上半年发电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14.3%。         
      (陈国琦 新华社记者 郑战国)
    如潮腰鼓动地来
黄陵、洛川、延安……一个一个让人动情的地方顺着延河缓缓滑过。安塞县城真武洞豁然展现在眼前。再过50天,由384名安塞人组成的安塞腰鼓队,将代表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陕北、代表整个中国出现在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
赴京表演对于安塞腰鼓队来说并不新鲜。改革开放以来,安塞腰鼓引人注目,被称为“中国一绝”,多次走上银幕。然而,当参加亚运会开幕式的消息传来后,整个安塞还是轰动了。县长向县人代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赴京参加十一届亚运会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鼓手如云的安塞,挑选鼓手成了最头疼的事情。安塞最大的行政村李家湾村,831口人中,会打腰鼓者占1/3以上,“就选了17个人!”村支书方尚成有点遗憾地说。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村里只好规定出一些苛刻条件:兄弟两人只许一人参加;家中缺劳力的不能参加;村民郭志英、郭风元说:“咱中国闹亚运会是第一次,就凭这个第一,安塞的腰鼓也得好好卖把劲儿。”
6个方阵,每阵64人,年初便集结整齐了。正月十五闹红火时,一次演练成功。然后,由农民组成的4个方阵和由工人、学生组成的两个方阵、分散演练。
学生方阵的64名安塞中学的学生,暑假没有休息。这些质朴的农家子弟们对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倾注了巨大的热情。炎炎烈日下,高涛、拓成龙、郭绪东、许勇正在练单肥盖耳、交叉对打两个动作。汗水顺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淌下,浸透了衣服;不远处,他们的同学们也在老师指导下,练得大汗淋漓。
号称“安塞第一鼓手”的刘延河介绍说,眼下正是大秋作物施肥的节令,农民暂时回去作务庄稼了。他说,只要一声令下,保证没有一个缺席的。谈到这次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腰鼓队阵形,刘延河拿出一张表演阵形图,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入场前,由41人组成的打击乐队排立后场,长号齐鸣,锣鼓震天,随着一声呐喊,384名鼓手如潮水般涌向场内,共7组图案,汇集了安塞腰鼓的精华。既有民间武术的形象,又有陕北秧歌的风韵,有弛有张,群而不乱。表现出一种激奋、欢腾、奔放、向上的意境。拿刘延河的话说,就是要表现一股“能劲儿”:挥槌有股狠劲儿;踢腿有股蛮劲儿;转身有股猛劲儿;进跃有股狂劲儿;看了叫人带劲儿;听了给人鼓劲儿。
安寨腰鼓——如同小米饭、南瓜汤、白羊肚手巾、红袖章一样,一个中国人永不陌生的形象。当年,陕北人民用它欢送过东渡抗日的八路军;欢呼过边区热火朝天的生活;迎接过中国革命的每一片曙光……今天,你把中国的信心、意志,告诉世界。             
        (景险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