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瓜果丰收农家愁——今夏陕西瓜果产销评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13
第2版(经济)
专栏:

  瓜果丰收农家愁
——今夏陕西瓜果产销评析
新华社记者 张若愚
正是瓜果热销时,门可罗雀车马稀。此二句,足以说明今夏陕西瓜果市场的现状。
盛产同州西瓜的大荔县,西瓜降至每公斤0.1元后依然滞销。瓜农不得不等在公路边拦外地的空车,苦苦哀求车主买些西瓜去。
在桃子的主要产地礼泉、兴平等县,桃子降到每元钱可买5公斤。
在西安市,今夏的西瓜售价每公斤最低为0.14—0.16元,瓜价掉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令市民好不高兴。
喜煞市民,苦煞瓜农。许多瓜农果农辛勤半年,每亩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不及成本。
纵观今夏陕西瓜果市场的滞销原因,主观因素不可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盲目种植产量猛增。由于前几年早栽树、早种瓜者赚了钱,加之几年来瓜果价格扶摇直上,适宜于种植瓜果的陕西关中、渭北地区几乎是家家种瓜栽树。这样,在本地消费有限、缺少运力、流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滞销便成为必然。
产前产后服务缺乏,信息不准,是滞销的另一原因。年初,有关部门预测“全省今年的西瓜种植面积约80万亩,瓜价将不低于每公斤0.60元”。可实际的情况是,省内的西瓜主要种植地已由过去集中的大荔、澄城等县,向整个渭北旱原扩展。近年来很少种植西瓜的咸阳、宝鸡等市,许多乡村也开始大面积种瓜。待到瓜果大量滞销时,许多县乡领导同农民一样急得跳脚,却不知道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外界传递这一信息,致使瓜农果农们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市场。
缺少良好的商业信誉也是造成滞销的一个原因。往年收获季节,省内外客商蜂拥产地,一些瓜农则坐门坑客,故意抬价刁难,甚至敲诈哄抢,强做买卖,令客商退避唯恐不及,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终至今年丰收之时,门可罗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