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塔北的石油塔北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塔北的石油塔北的人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盆地,然而,它的魅力不在于广袤。它有被称为“死亡之海”、仅次于撒哈拉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然而,它的魅力也不在于神秘。今天的塔里木盆地,最吸引人的是它腹中奔流着中国工业最急需的血液——石油。
据各方专家们的不同测算,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潜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潜量的1/5。是中国石油的主要接替区。
在塔里木找油,是多少地质学家的梦。早在50年代初,地质工作者就在那里开始了普查勘探。虽然先后发现了几块油田,但离开人们期望的大油田还相去甚远。1980年,在经历了无数艰辛周折后,地矿部将油气勘察的重点确定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沙雅隆起,一块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此地曾被认为:含油远景不好。
是这样吗?1984年9月22日,地矿部塔北沙参二井喷出了高产油气流。这油气产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它的出现推倒了国内外认为中国没有海相油气的结论,开拓了找油新思路。沙参二井也使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形势一下改观——从徘徊犹豫转为加快进度。此后,又有一批勘探井获特高产及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前景。
为了撩开塔里木神秘的面纱,勘探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从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塔北。
当我们车过野云沟,在茫茫戈壁上,与正在工作的145地震队不期而遇时,大家都格外高兴。145队是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第一物探大队的分队,为塔北油气勘探连续突破立过汗马功劳,大名鼎鼎的沙参二井就是他们提交的井位和地震勘探资料。盛夏,145队的地质队员们每天要在这酷热难忍的荒漠里工作十几个小时,倒班休息的队员只能钻到大卡车下巴掌大的荫凉中看书睡觉;吃饭就在戈壁滩刨坑捡柴烧做。睡觉呢?一个小伙子用手一指戈壁滩:“就在这张大床上‘卷席筒’。”原来,他们为了省去跑路时间连续作业,就在地上铺一块帆布毡,盖床棉被。风沙炎凉再加蚊虫叮咬,夜里就用被子从头捂到脚。地质队员们只希望有顶灵巧的帐篷,或者移动自如的宿营车。可他们知道,国家拨给地矿部门的经费有限。测线伸到哪里,他们就“卷席筒”地睡到哪里。发明“卷席筒”的队员黎启正,因长期野外作业患病,32岁的生命献给了塔里木。
最困扰地质队员的是找对象、分房子、家属户口“农转非”等等。年轻人毫不掩饰地向我们诉苦。这些为中国石油建立功勋的地质队员的困难,是生活在城市的人所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可也是他们,年年超额完成任务。那个诉苦的小伙子郝伟,末了又轻松地说:“咳!反正来了嘛,好好干是没问题的,还不是为了国家呗。”
自1984年沙参二井突破后,地矿部及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都调集了从地质到钻探的精兵强将,会战塔北。仅地矿部就有9个钻井队在工作,先后打了26口井,有9口获高产油气流。在地矿、石油两部门几年的努力下,塔北油气勘探终获重大突破:发现了4个油气田(藏);在8个地质层系获油气。一个地区有如此多的层系产油气,在我国还是第一个,从而基本肯定,塔北沙雅隆起是由多个油气田、不同类型油气藏的组合形成的巨型油气田。
尽管地矿部门的野外工作条件、职工生活条件还不如其它部门,但地质队员们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的钻井命中率之高,在国内外都少见。地矿部9001井队队长龚泽民说,这是因为没有丢掉“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好传统。
塔北的钻井井深都在5000米以下,如此大规模的深井钻探,在我国还是首次,这反映了我国80年代的钻探水平。在9001井队,我们特意采访了一些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
郑州大学87届毕业的女大学生陈欣,1989年来到井队搞微机。初来乍到颇有新奇感,可是一阵大风袭来,沙土灌了满屋满床。接着是倾盆大雨,把新床单淋得一塌糊涂。陈欣说:“在这儿太苦了。可是回家时还是想这里的戈壁、红柳、充实的生活。”西南石油学院86届毕业生王金龙告诉我们:“我从来没有陈欣那么浪漫。这儿就是事业。就是干活。我们的9000米钻机是从美国进口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钻机。在这个井队当个技术员,技术水平要求高。现在我们打的沙15井破了几项全国纪录呢!”
无论是对青年知识分子还是对青年工人的采访,都印证了一位老地质队员的话:“我们在塔北的队伍,青年占百分之六七十,他们叫苦归叫苦,干还是真干!”
进入90年代,中国的石油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一方面我国东部的主力油田大多进入中晚期,开采需大量注水,成本越来越高,要保持稳产高产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不足,新油田的发现不能满足国家对油气储量增长的需要。中国的石油寄希望于海上,寄希望于西部。
我国未来石油发展一是继续保持东部稳产;一是加快西部开发。东部稳不住,西部也很难加快;西部不加快开发,东部也很难长期稳得住。
在塔北,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石油前景的光辉,也看到了支撑着中国石油未来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