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我科学家5年攻关为北方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旱地农业还有六成增产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科学家5年攻关为北方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旱地农业还有六成增产潜力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占全国耕地面积1/3强的旱地农业,还有多大增产潜力?经过5年扎实的研究,农业科学家给出一个定量的数字:现阶段旱地的实际粮食产量远远不是这些地区自然降水应该达到的产量,其开发程度还不到40%。也就是说,这些旱地还有60%的增产潜力。为了探知旱地增产潜力,由中国农科院气象所、中科院西北水保所等9家单位的上百名科研人员合作,分别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北方7个省(区)建立了11个实验点,进行定位测定和实验,结合高产纪录调查与理论计算相对照的办法,建立了求算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的计算公式,算出了我国北方13种主要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什及水分利用率。初步弄清地力不足是限制当前旱地农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的主要障碍之一,据此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开拓肥源、运用抗旱化学制剂等各项措施来提高水分利用率。
他们还全面分析了旱地农业区粮食生产现状、潜力和开发前景并在5000亩旱地上进行增产潜力开发试验,结果,开以程度提高到60%,展示了旱地继续增主的事先尾,为北方农业以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15家单位的科研人员,紧紧抓信提高水分利用率这个中心,通过对北方9个旱地类型区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主要栽培技术等的广泛研究,首次建立了北方旱地农业农作物综合增产技术体系,并在6个旱地农业试验区组装运用。其中,冬小麦的“量水施肥”技术、小四轮机具配套耕作技术及沟播施肥综合研究都有较大创新,尤其是蒸腾抑制剂和保水剂等已在30多万亩大田作物上应用,其规模居世界前列。北方旱是农业增产技术体系现已在1182万亩旱地上推广,增产粮食2.9亿公斤,新增纯收益2.7亿元,为挖掘旱地增产潜力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