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安徽烔炀文化馆组织图书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1-01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安徽烔炀文化馆组织图书下乡
编辑同志:安徽省烔炀人民文化馆,本着面向农村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图书下乡的工作。
我们组织“图书下乡”的方式有下列几种:一、在较大的村庄,建立“图书流动组”,每组设组长一人,负责出借图书。从一九五二年起我们先后在山桥、济众、新民等三乡建立了二十七个组,每组都配有三十至六十本的图书(连环画占三分之二)。每七天依次流动一次(群众多要求每半月流动一次)。由于取得了村干部的帮助,书一到就被借得光光的。二、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动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组成“读书小组”,有系统地进行阅读。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先后建立了六十五个组,组员共有三百五十六人。每人每次可借一本书,并可互相交换阅读。三、争取小学和农校教师的帮助。如山桥乡五个图书流动组,起先就是由教师们搞起来的。他们先是用教徒弟的方式,现在已移交给农民们自己搞了。至于教师,我们个别发给借书证(有九十三人),每人每次可借三本书。他们除自己进行阅读外,还借给农民看。四、在路远的乡村,成立“借书处”或“图书服务站”。现已成立五处,每处每站都由群众推选一人负责管理和出借图书。这样就解决了路远的群众借书的困难。如离文化馆二十里的驷马乡黄洼村农民黄有文说:“自借书处成立后,我们借书不用跑路了,方便得很。毛主席样样都照顾的周到!”
几年来的工作证明组织图书下乡是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是我们农村文化馆的重要的工作方法。烔炀文化馆的图书开始时每天只有五百多本书在乡村中流动,成立流动组之后,下乡的图书增到一千七百二十三本。我们的工作也证明了,读书小组和农民生产互助组的互相结合,是解决农民在农忙时能有时间看书学习的有效办法。因为图书流动组把图书平分给全村互助组以后,组员们便可以把书带下田去,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阅读。还有一点,图书到各组时,通俗的连环画册总是先被群众借完,农民们反映说:“连环画册太少,不够看”。由此可见,要使图书受到群众欢迎,在调配图书时必须了解群众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我们一定要不断接受群众的意见,改进工作。何竟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