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合格的首要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8
第5版(理论)
专栏:

  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合格的首要条件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姜春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纵观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理论问题;强调要确保县以上领导班子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组成,并逐步造就成千上万名马克思主义者;强调要把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干部革命化的首要条件,作为选拔和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各级领导干部之所以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必须也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必须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第一位任务。
    一、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
  主义理想
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发动了“和平演变”的猖獗攻势,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剧变,由于多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造成的思想理论混乱,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到底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还能否胜过资本主义?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打了问号。他们忧虑、担心、怀疑、动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不那么坚定了。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思想认识上出现偏颇,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问题上产生迷茫和困惑,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正确的理解。
我们共产党人所以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矢志不移地为它的实现而献身,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发现并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他们令人信服地揭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我们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坚定信念,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这个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站在时代高度,洞察未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能始终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航向,而不致误入歧途。
诚然,战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并不代表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尽管现代资产阶级也采取了一些诸如托拉斯、股份公司乃至国有化等社会化生产形式,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特别是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剥削与被剥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不平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将最终置资本主义于死地。这是社会主义必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铁的规律。
诚然,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挫折、失误,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但是,无论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发生多少曲折,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暂时漩涡和逆流,决不会改变它走向最后胜利的方向。这正如奔腾向前的黄河、长江一样,决不能因为它的曲折蜿蜒,就怀疑它不再“大江东去”。
对于这样一些重大的问题,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坚定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二、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
我们党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而要坚定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关键在于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要有深刻的理解。应当说,我们各级干部的绝大多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自觉的,因而在四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还有些同志,往往只知道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而不知道它的理论基础;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执行,而不能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正确处理其内在的关系;有时习惯于机械地照抄照转,而忽略对下情异同的研究,执行中很少体现出切合实际的“个性”特点。所有这些,都是缺乏理论思维和素养的表现。
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制定的。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不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要矛盾,不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就会走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也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让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肆意泛滥,我们的社会就会乱糟糟的,社会主义就巩固不住;不坚持改革开放,不革除体制中的某些弊端,社会主义制度就难以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了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完整地全面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胜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里,任何片面性都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回顾我们这几年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中的失误,也无一不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高有关,像经济建设上的急于求成,对思想教育的放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等等,都说明要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绝对不行的。
    三、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
  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4—25页)作为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应当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进行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要正确地进行决策,靠“拍脑袋”,靠感性经验是不行的,需要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切了解。各种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对领导者的决策当然是重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正确决策的决定性作用,是任何其他知识所不能替代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使人类的决策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切正确的决策,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相反,党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失误,无一不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决策的指导作用,不只是体现在个别环节和个别方面,而是贯穿于决策活动的全过程。这主要表现在:
(一)任何决策,特别是涉及到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必须对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量。这就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等基本理论,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和自然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分析。这样,才能总揽全局,驾驭形势,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
(二)决策的首要问题是必须保证政治方向的正确。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442页)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离开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前提,就会在异常复杂的斗争中不知所措,决策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
(三)决策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交错。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好方向,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既立足于现在又科学地预测未来。
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高低,是同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成正比的。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水平和实施能力。
    四、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否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掌好权、用好权,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重大问题,也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严峻考验。
应当肯定,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是能够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他们励精图治,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造福于民,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是主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之后,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了,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而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恶习却滋长起来。现在我们有些中青年领导干部,“长在红旗下,当着和平官”,没有战争年代一旦脱离群众就无立足之地、就有被杀头危险的亲身体会,却享有执政党权力地位所带来的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因而往往缺乏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紧迫感,有的人甚至一旦权力在手,便忘乎所以起来。在我们党政机关中,以权谋私、不务正业的领导干部虽然只是极少数,但是引起了群众的忧虑和不满。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防止和克服种种消极腐败现象,自觉地经受执政地位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自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主人和公仆的关系。必须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各级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决不能把自己变成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老爷。二是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只有运用这种权力为人民造福的义务,而决没有任何以权谋私的权利。三是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级的决策、指示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应当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但是,如果这种决策、指示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就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提出建议。不这样做,既不是对上级负责,也不是对群众负责。四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是群众的最高利益。局部群众的利益当然需要重视和照顾,但是当它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全局。一个领导者,如果为了局部的利益,不识大体,不顾全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到头来势必损害包括局部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要不得的。要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五、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真正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
  观
对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说,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正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才能真正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仅要用于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而且要用于塑造自己的灵魂。毛泽东同志说过,“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5页)不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也改造不好。这些年来,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很少提世界观的改造。我们一些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只注意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而不大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有一些人,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为什么有的同志在政治风浪中立场动摇,迷失了方向?为什么有的同志在工作中往往陷入主观性、片面性、盲目性而不能自拔?为什么有的同志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中被金钱所俘虏,陷入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泥坑?从根本上说,都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的结果。改造世界观,抵制资产阶级和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对所有干部来说,都是终身的任务。尤其现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干部,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形成,要靠学习、灌输、实践,靠长期磨练。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认真学习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著,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学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总结工作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从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中,清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扫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污垢,使学习理论的过程,变为反思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第三,要以增强党性锻炼为核心,严格按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来规范自己的行动,想问题、办事情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把自己锻造成为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理论来指导,需要造就成千上万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在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方面有一个新的提高,从而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的领导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