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保存人类字迹的发明——陕西省档案局副研究员李玉虎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存人类字迹的发明
——陕西省档案局副研究员李玉虎采访记
王润华
中国发明了纸,对人类文明作出划时代的贡献。相传仓颉创造了汉字,才有了一部有汉字记载的历史。但纸张老化、字迹褪变却不知吞没了多少文化典籍、艺术珍品。面对这一残酷现实,整个世界档案界束手无策。
90年代末,就在仓颉的故地——陕西白水县,出了一个保护人类字迹的青年发明家
他叫李玉虎,32岁,现为陕西省档案局副研究员。他就坐在我面前,白皙、清秀,穿家做黑布对襟袄,腼腆地微笑着。我感到意外,他正处在成功的巅峰,却如此质朴。
刚听到李玉虎成功的消息,有些人不相信,认为不可能。1987年第一次鉴定会上,老专家们亲眼看到用棉球涂上显色和固色的化学药剂,两分钟后,模糊一片的字迹竟神奇般恢复如初,耐光达八级,还脱除了腐蚀性无机酸,纸张耐久性大为提高。专家们震惊了,整个档案界震惊了。人们在黑暗中摸索了许多年的金钥匙,竟被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拿到了。
那是1983年,李玉虎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省档案局和待业青年一起裱糊档案,刷浆糊。天天面对残破纸片,他发现纸张老化、字迹褪变已像癌症一样吞噬着一卷卷珍贵档案。省档案馆字迹褪变达20%,黄龙县馆达一半以上。甚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陕甘宁边区的手迹也严重褪变,他的心震颤了!
档案,这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一笔一划记载下来何等艰难,毁坏起来却如风吹沙移
李玉虎眼里含着艰辛的泪花,开始了他的探索之路。为搞清蓝墨水、纸张化学成份,他足迹遍及全国许多墨水厂、造纸厂……他自尊心极强,但因厂家配方保密,有关鉴定会不被邀请,他一次次在大门外苦苦徘徊,又厚着脸皮挤进门去。他搞的是边缘科学,涉及面广,《植物纤维化学》、《有机光化学》、《真菌学》、《昆虫学》,他贪婪地一本又一本啃下去。
实验更艰苦。做一个纸张老化实验要240小时,普通电烤箱易爆炸,可10个昼夜,他守在附近。实验室布满酸雾、毒气,他眼睛全是血丝,喉咙沙哑了,工作服腐蚀得千疮百孔。他对不同年代的纸张进行了上万次测试,得到上千个数据,积累了15万字的资料。
他终于成功了。他的药剂经北京、四川、湖南、河北等上百个单位应用,大量工程图纸档案、重要历史文献恢复了原貌,经济效益和科学价值难以计算。1988年10月,他的成果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获银牌。
这时,国家档案局派他去加拿大留学,外语考试也已通过。他却又一次显得与众不同
他在蓝墨水显示上成功了,还有圆珠笔、铅笔、炭笔呢?人类发明的道路上从没有终点。他放弃了留学机会,投入扩散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炭笔等项目研究,又是600个日日夜夜。
李玉虎新研制的试剂几十秒钟就可使生宣变熟宣,且保持了生宣的匀整、洁白、柔韧,画冰景、月色等层次分明的画,画雪花、绒毛等层次不分明的画都可达惟妙惟肖的效果。涂过保护剂的铅笔素描用橡皮也难擦掉。北京“荣宝斋”证明,保护剂能防止裱画时笔墨洇散,使国画珍品寿命大大延长。著名国画家潘洁兹、刘文西、罗国士、卓然等用后都赞赏不已。李玉虎再一次获巨大成功!
他的发明已引起国际档案界高度重视。西班牙国家档案局局长玛格丽塔·德·帕尔加说:“你的工作对档案界是个了不起的贡献,你的技术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李玉虎大学毕业7年7项科研成果,其中3项经国际情报联机检索,为“国内外首创”。目前,他已成为世界上这一领域成果最多的年轻人。这7年他迈得异常艰辛,却每一步都在世界纪录的跑道上冲刺,奉献出前人未有的“第一个”。
问到下一步打算,他幽默地引用了居里的话:“‘真理的旅行,是不要入境证的。’再往前跨一步,攻破黑白照片显示,还有……”他把话头打住:“未成功的事,暂时保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