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绿色欧洲”的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5
第7版(国际)
专栏:

  “绿色欧洲”的难题
本报记者 姚立
由于欧共体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业在各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同,因此每年四月一日前,在确定当年农产品价格时往往争论激烈。今年,欧共体委员会提出了冻结或削减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方案,使有关农产品价格的“马拉松谈判”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欧共体委员会具体建议是:羊肉减价百分之二,硬小麦减百分之七,大米、油料、大麻和亚麻减价百分之三,食糖和烟草分别减价百分之十;其它如牛肉、奶、黄油和酒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将维持现有水平。此外,牛奶的生产配额减少百分之二;在市场出现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不再无限制地以固定价格收购牛肉,改为以最低拍卖价收购;对不遵守限产规定的超产粮农征收“共同责任税”,由百分之三提至百分之六,但同意休耕百分之十五土地的农户可不在此列。
此间舆论指出,上述建议是一九八六年以来委员会提出的“最严厉的方案”,如获理事会通过,无疑将影响欧共体九百万农民的收入。正因如此,欧共体农业部长理事会在三月四日首次讨论此方案时,大都表示反对,并要求委员会重新考虑。与会部长认为,欧共体的财政虽然困难,但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尤其应考虑影响欧共体预算的外部因素,如美元疲软,海湾危机,特别是德国统一。原来,委员会预计东德农业纳入欧共体需资五亿埃居(欧洲货币单位,一埃居约等于一点三四美元),但实际费用达十三亿,大大超出预算,不少与会部长表示,“两德统一费用不能由欧洲农民承担!”
欧共体委员会内部的意见也不一致,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讨论减价方案时就曾表示反对。但委员会最后还是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否则,欧共体将难以承受严重的生产过剩造成的财政负担。
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壁垒,同时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三十多年来,共同农业政策对推动成员国的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了很大的弱点。“高价补贴”政策使欧共体多年来的预算大部花在农业上,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也带来大量的生产过剩。目前,欧共体的库存牛肉已达七十五万吨,黄油二十六万吨,粮食一千八百万吨。预计今年仅用于保存库存农产品的费用即要三十七亿埃居,整个共同农业政策要耗资三百三十三亿埃居,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因此,委员会认为,如不采取严厉措施,农业支出将超出一九八八年确定的限额。
欧共体的农业补贴政策还引起美欧贸易摩擦,“补贴战”此起彼伏。去年十二月,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乌拉圭回合”终期谈判中,正是由于美欧在削减农产品补贴问题上争吵不休,才导致会议不欢而散。
因此,欧共体认识到,共同农业政策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但如何改却看法不一。委员会认为,共同农业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占农业户总数百分之二十的农业大户,他们吸收了农业开支的百分之八十,而中小农户却不能得到同样的好处。结果造成小农户经营困难,有些不得不放弃土地。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年间,欧共体的农民已减少百分之三十五。因此,委员会认为,应增加对中小农户的支持,制止农业人口的外流。但英国、荷兰和法国等则担心这会削弱大型农户的竞争力。
               (本报布鲁塞尔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