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为着下一代的崇高使命——记格兰特访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1
第7版(国际)
专栏:

  为着下一代的崇高使命
——记格兰特访华
新华社记者 周慈朴
联合国副秘书长、儿童基金执行主任詹姆斯·格兰特在北京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之后,19日乘飞机离开这里返回纽约。
自1980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执行主任以来,格兰特先生已经6次访华。这次他是带着去年召开的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90年代行动计划》的文本,专程前来北京请李鹏总理签署的。
在格兰特先生离开北京之前,我去他下榻的北京饭店采访了他。现年69岁的格兰特先生,精力充沛,思路敏捷。谈话在一种无拘束的气氛中进行。
格兰特先生认为,中国总理在世界首脑会议的文件上签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哺育着为数最多的儿童,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在儿童事业上取得最瞩目的进步。这次他来北京,亲眼看到李鹏总理签署了这两个重要文件,感到由衷的高兴。
格兰特说,如果到2000年,文件上所规定的旨在改善妇幼健康、根除营养不良、消灭儿童常见病等目标都达到的话,那就意味着儿童将从他们的传统敌人疾病和无知中真正地获得新生。他说,达到这些目标将意味着挽救5000万儿童和150万母亲的生命,意味着减少1亿名婴儿降生和使文盲人数减少一半。
格兰特先生说:“我对中国的期望是,到1999年10月,中国达到所有的目标。那时正是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国的成就将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榜样,同时也是争取举办奥运会的最佳理由。我们可以在北京一起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成功。”
交谈中,格兰特先生不时说出一两个中国词,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经他解释,我才明白了原来格兰特先生一家同中国有一段不解之缘。
格兰特先生祖籍美国。1889年,他的祖父从美国来到中国宁波传教,次年,格兰特先生的父亲约翰·格兰特在宁波降生。后来,约翰·格兰特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公共保健科,也曾当过协和医院院长。格兰特先生本人于1922年就出生在这个医院。据查,接生的大夫就是闻名中外的林巧稚教授。1937年,格兰特先生在亲眼目睹了卢沟桥事变后才愤然离开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也曾应美国政府和联合国之托来中国从事战后救济工作。格兰特先生告诉我,为了使他家的这段有意义的经历继续下去,1986年,他安排他的儿媳在协和医院生下了一个女孩。
不寻常的经历使格兰特先生对中国情况十分熟悉。他告诉我,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在儿童保健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所取得的还要大。
格兰特对中国在儿童计划免疫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备加赞赏。他说,40年来,中国政府一直为3.5亿儿童的福利而努力,其雄心勃勃的免疫计划已经成功地控制住了六种儿童常见病。他对中国不仅在国家一级婴儿免疫覆盖率达到85%,而且在省一级和可望在县一级也达到85%的成就赞叹不已。格兰特说:“在儿童计划免疫方面,中国在世界各国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他说:“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孩子的健康状况已同纽约和伦敦的孩子差不多,甚至更好。”
他把这些卓越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成功地开展了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
在北京短短三天里,格兰特先生同中国领导人以及经贸部、外交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商谈了进一步扩大合作的问题。李鹏总理重申,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同儿童基金的合作。格兰特先生是在完成了使命离开中国的,同时也带走了中国政府真诚合作的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