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海明威·《老人与海》及其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海明威·《老人与海》及其它
郭伟成
哈瓦那郊外的比希亚庄园,坐落在茂密的树林里。晚霞中,红叶像燃烧的火;斑驳的黄叶,在微风中轻摆,闪动着金子般的光彩。高大的王棕,夹杂着芒果、柑桔、椰子,以及许多热带灌木与花卉,显得雅致、优美。这座方圆9公顷的庄园之所以名闻遐迩,原因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在这儿度过他生命中后1/3的年华,写下了《老人与海》等许多名作。
海明威的故居(见图)是一栋白色平房,它深深地镶嵌在树林里。门口的凤尾竹,长过屋檐。室内陈设,一如主人生前那样。客厅周围一溜低矮的书柜,摆满书籍。书柜上面,尽是工艺品摆设。墙上挂着5个兽头,是主人生前在非洲猎捕的。空着的地方挂着2幅画,一幅是威武的西班牙斗牛士正在斗牛的情景;另一幅是一群猎手。海明威生前酷爱西班牙文化习俗与打猎。这些,大约也是一个写照。客厅通往晒台,柱架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紫色的牵牛花。海明威生前常在此踱步、观赏与创作构思。客厅右侧是工作间,小书柜上放着一台小型打字机,边上立摆着一个夹板。海明威有个习惯:站着打字写作,每打完一页,就夹到夹板上,计算行数。据说他就是用这种奇特的方式来约束自己写作的篇幅,以便反复锤炼每个句子,每个词。无怪乎他的文字那么洗练,叙述明快,绝少絮烦,工作间里还有一张小床,床头柜上摆着几本书、一副眼镜。
工作间后边是他的小博物馆,收藏着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中带回来的稀罕物件、各种艺术品、弹壳、纳粹俘虏的十字章等等。大战期间,海明威曾经当过战地记者。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小小卫生间里,也设有一个小书架,摆满各种书籍。海明威说过,生活就是学习的艺术。他酷爱读书,连上卫生间的时间也不放过。起居室一边通往后花园,另一边是卧房。床头柜上摆着一座中国的象牙宝塔。墙上挂着一幅中国画家曾嶒的画,画面是两只小鸟。象牙塔是海明威1941年当战地记者到中国采访时带回来的。
平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楼。西侧小楼上除躺椅、书架之外,还有一架长长的远望镜。天气好时,他用那架“千里眼”细细地观察加勒比海。他写着,“云彩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海水是黑魆魆的”,“从深邃的蔚蓝的海水里映出辉煌夺目的光柱。”(《老人与海》)从这儿望去,远处的海岸、海水,就如他所描绘的一样。
1938年,海明威第3次来到哈瓦那,先是租下,之后又买下这座庄园,定居此地。他在此构思并写出了名篇《老人与海》。此地有一块铜牌上刻着这样的话:海明威是在古巴的加勒比海获得了灵感,创作了《老人与海》。这部著作于1952年出版,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注意,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195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1960年,海明威因病前往欧洲,后来又返回美国。1961年,他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在美国爱达荷开枪自杀。当时,海明威差19天满62岁。他立下遗言,把比希亚庄园及其故居,里面的一切收藏,包括9000册藏书等全部赠送给古巴政府。其中还有4部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发表的著作。1970年出版的他的遗著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即其中之一。1962年7月21日,海明威的诞生纪念日,比希亚庄园正式成为博物馆。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