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
李鹰翔
核电作为世界一种新能源,在60年代异军突起,70年代突飞猛进,到了80年代,由于工业发达国家节能技术迅速发展,电力需求大幅度减少,核电订单也迅速下降,特别是美国三哩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站事故,给社会公众心理投下了阴影,使核电发展势头受到影响。
然而,核电发展总的态势还是持续向上。70年代是核电大发展时期,核发电量1970年为78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到1980年猛增到681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3%。80年代核电市场疲软,但这一时期世界核电实际发展情况并未下跌,由于新建核电站陆续并网发电,核发电量继续上升,1989年达到1854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8%,同1980年相比,核发电量增长2倍多,占总发电量的份额增长一倍多。而且这一势头至今未减。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新闻简报》最新报道,在1990年世界又有10座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到1990年末,全世界正在运行的发电反应堆总数为424座,总装机容量为32450万千瓦,核电占总发电量的17%。目前在建的发电反应堆还有83座,预计到本世纪末,核电装机容量可望超过4亿千瓦,核电将占总发电量的20%以上。
核电同一切新事物一样,被社会公众进一步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个过程,对发展核电利弊的争论因此一直不断。但争论归争论,核电的继续发展将是不可逆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利。美国科学思想公司能源分析专家利用计算机模型对世界各国的电力供应情况进行逐年分析,结果表明,自1973年至1987年,由于采用核电累计节约了117亿桶石油,4247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和15亿吨以上煤炭,合计价值达4940亿美元。据报道,在过去10年里,法国大力发展核电,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80%,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了71%,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68%。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们当然有理由选择核电。
近几年来,世界环境专家多次发出强烈呼吁,要求各国重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过去反对发展核电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现在也转过来支持发展核电。去年发生海湾危机以后,石油供应面临很大威胁。如何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问题,又提到了一些缺乏能源的国家面前。为了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下决心继续发展核电,纷纷作出了相应的安排。日本通产省宣布,在今后20年内,日本将再建40座大型核电机组,使核电在能源供应中所占的份额翻一番。南朝鲜现有9座核电机组,计划在2000年前再建5座,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230万千瓦。印度现有8座核电机组在发电,7座在建,计划在2000年前再建6座,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660万千瓦。印度尼西亚目前还没有核电厂,最近国家电力公司与原子能管理局已就建造第一座核电厂签订了协议。在欧洲,法国核电事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核电占总发电量已达70%以上,最近它宣布,在2000年前还要再建8座新的核电机组,使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英国核电发展徘徊多年,现任的能源部长支持发展核电,要求新建5座核电站,以满足电力需要。美国能源部最近也表示,1995年后将要开始新的核电订货。种种情况表明,核电发展已呈回升势头。对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汉斯·布利克斯作了相当乐观的估计。他指出,由于温室效应和海湾危机,核能的发展将逐步加快,到2000年左右,每年可能需要建设50座发电用反应堆。
要使核电持续稳定地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电的经济性本来早已得到证明,许多国家核电站的发电成本,普遍比火电厂低15—50%。然而,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安全审批程序更加繁杂,项目管理不善,一些核电站建设周期过长,以致提高了发电成本,丧失了部分优越性。为此,各国对新建核电站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基建费用的措施,从而控制了发电成本。199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成员国核电和煤电厂发电成本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核电成本比煤电低,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大致相等。与此同时,各国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正在运行的核电站的安全管理。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还投入相当经费,开发研究以提高固有安全性为主要目标的先进反应堆。可以预见,下一代核电站将更加安全可靠。
世界核电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经济振兴和技术进步,一个核电发展的新高潮正在到来。       (本文作者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办公厅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