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马义宾复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3
第4版(要闻)
专栏:

  马义宾复学记
十二岁的回族少年马义宾,是高集小学四年级三好学生。他曾两次失学,又两次复学。人们称他是“希望工程”的一名受益者。
马义宾的家乡甘肃省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寒阴湿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他的父亲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贫寒的家境使他两次退学。
今年八月四日,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到康乐县调查研究。当他知道了马义宾的情况时,心里很不安。顾金池专程来到高集村,看望马义宾和他的家人,并给马义宾带来了本子、铅笔、文具盒,用自己的工资替马义宾交了四十元学费。他还告诉马义宾,今后五年的学费都由他代交,鼓励马义宾返校后要好好学习。随行的团省委负责同志也当场决定资助马义宾的妹妹上学。感动呵,马义宾和他的妹妹流泪了,马义宾的父母流泪了,在场的乡亲们流泪了。
马义宾又上学了,并且担任了学校少先队的大队干部,并评上了三好学生。“这娃命好……”“这娃有福气……”听着乡亲们的羡言慕语,马义宾觉着自己好幸福呵!上学、放学的路上,他都蹦蹦跳跳地哼着歌。
省委书记的率先垂范推动了甘肃救助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十三名省级干部每人承包一名失学孩子五年的学费;省委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省各界救助失学少年;上百名地、县级干部起而效仿,出资救学;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向素不相识的失学少年献上一片爱心……现在,全省已有五千多名失学少年返校读书,高集村又有十名孩子像马义宾一样重新背起书包。
十月十四日,远在千里之外的镍都金川公司党委书记,带着四万五千名职工的一片爱心来到康乐,来到校园。为了救助失学少年,在刚给灾区捐款近百万元不久,公司职工又在一个星期之内捐款五十万元,还有成千上万件的教具、文具和大批书籍。他们要用这笔钱为全县一千名失学少年代交五年学费,要设立奖学金扶持那些上了大学、毕业后返回康乐贡献才智的学生,要帮助挂钩的四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光是高集小学,这次可望得到四万元改造校舍资金,有四十名失学少年得到救助;金川公司还要送来一百套桌凳、教具,恢复学前班,让那些缺乏家教条件的学前儿童跨进早期智力开发的大门。
马义宾是幸运的,和马义宾情况相似的孩子们也是幸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