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播撒理想的种子——评《回RS城去》兼谈儿童影视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31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播撒理想的种子
——评《回RS城去》兼谈儿童影视创作
黄国柱
不止一个有识之士呼吁过:多为孩子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然而,优秀少年儿童题材的文艺作品乏匮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电视台每天晚间六点播出的儿童动画片,几乎是清一色的舶来品。刻薄地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是愧对我们的孩子们的。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看到军队作家们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回RS城去》(田小平、王振贤执笔编剧),是十分欣喜的。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十分注意向自己的下一代传授其信奉的价值观念。同样,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育、熏陶下一代的义务。《回RS城去》便是这方面的一部优秀之作。作品以主人公韩小霞回忆童年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及核武器研制事业而艰苦创业的历程,用形象而生动的历史画面昭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个无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民族,其处境将是悲惨的。作品中所表明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必胜的信念应该永远成为激励我们的动力。
贯注全剧的主导精神,是老一代军人们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包括韩小霞在内的来自祖国各地的孩子们本身,便是一种牺牲的象征。尽管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是高级的科技人才,但RS城的孩子们却连起码的受教育条件也难以得到。他们还要和大人们一道经受沙漠风暴、干燥、饥饿的考验。父辈的那种沉默的骆驼般的坚韧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孩子们最有感染力的教科书,使他们在荒漠中接受了启蒙后的最神圣的精神洗礼。
少年儿童影视作品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少年儿童的审美观点。“成人化”、“小大人化”往往是许多此类题材作品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多么美好的精神信念,都要用恰当的艺术形式,特别是适于少年儿童的审美欣赏情趣的方式来加以渗透和寓寄。RS城的孩子们自有他们的生活情绪和方式。黄炎老师作为特殊环境中的临时代课老师,给了他们相当得力的引导。他把RS城赖以生存的大漠周围保留下来的悠久文化描绘得那样引人入胜,以至于孩子们后来的“寻找酒泉”为大人们庆功的举动有了合理的解释。此外,作品在表现孩子们和骆驼,和沙枣花的象征性的情感交流中,都是既有情致,又较充分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的。韩小霞、那达莎、罗莎莎、朱勇等少年儿童形象的塑造也是比较生动、形象和典型的。他们眼中和心目中的司令员牛戈,老师黄炎,苏联专家贝拉托夫也都是各具性格,形象鲜明的。
当然,如果用更高的标准去衡量,《回RS城去》的不足与欠缺也是存在的,我们期待着他们的下一部作品更加完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