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艺坛楷模——记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艺坛楷模
——记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
被中央军委授予“艺坛楷模”荣誉称号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是一个政治坚强、作风过硬、技艺精湛的文艺团体。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尽心为兵服务,努力为国争光,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用一流的艺术服务一流的战士,是杂技团的宗旨。一次,他们全团开赴海南岛为部队演出。演员们在炎炎烈日下表演,战士在树荫底下观看。演出中,他们昼夜连轴转,汗水无干时。当官兵们称赞他们艺德高尚、艺技精湛时,他们却怀着歉疚心情说:“我们的拿手节目《顶碗》不能献出来,心里不踏实啊!”
这个节目是因为有个尖子演员怀孕生小孩而中断演出的。为了战士们能尽快看到最优秀的节目,年仅14岁的女演员朱燕敏自告奋勇,挑起“尖子”角色。她和节目组的高俊生、王英姿两位伙伴一起,在简陋的条件下日夜苦练,终于把这个高水平的节目奉献给了战士。
世界魔术家协会会员、著名魔术演员卢慧萍身怀绝技,多项节目获奖。每次下部队,她都要把获奖节目献给战士。一次团里到西沙群岛慰问演出,身怀有孕的卢慧萍坚持随团出发。由于车船颠簸,疲劳过度,第二次流产了。她虽然很难过,但还是安慰家人说:“日夜守卫在边防海岛的战士为全国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不知作出了多大的牺牲,我们这点个人牺牲算得了什么”。
战士杂技团有一个由姜晋欣、黄随祥、马明德3名演员组成的“一团火”演出队,专门到高山密林和边防海岛只有两三个人的哨所为战士演出。5年时间他们为战士演出1000多场,连续3个春节没有回家与亲人团聚。
改革开放以来,战士杂技团出国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所到之处,都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1990年11月11日晚,德国波恩。马戏篷里,魏茨泽克总统和夫人正在观看战士杂技团的表演。工作人员告诉杂技团领导,总统是慕名从柏林赶到波恩的,并且破例在马戏篷观看一个外国艺术团体的演出。演出休息时,魏茨泽克总统亲切地接见全体演员,并合影留念。他说:“早就听说中国杂技好,今天看了果然名不虚传,太精彩了。”
去年盛夏,百年罕见的高温使喜爱郊游的欧洲人变得懒得出门。战士杂技团来到高温下的荷兰、比利时等国演出。开始,偌大的马戏篷只有百来名观众。然而,他们毫不气馁,每场演出都一丝不苟,以良好的台风和“新、难、美”的杂技艺术赢得了观众。很快就使温度高达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马戏篷场场爆满。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场演出,观众鼓掌多达百次。许多城市电视台还在黄金时间播映演出实况,赞扬“这是世界水平的杂技表演”,“5000年中国文化的展现”。
10多年来,战士杂技团先后75次代表国家和军队到过47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没有一人违反外事纪律,没有出一件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被国务院有关部门称誉为“信得过的艺术团,过得硬的外交友好使者”。
战士杂技团的每位成员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事业献身的精神。
1984年,当《钻地圈》节目在法国巴黎的世界杂技比赛中以高钻四圈的成绩荣获金奖时,别人认为已经到头了。但战士杂技团的同志却响亮提出:向五圈进军。青年演员严志诚苦练3年,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
《柔术转毯》这一高、精、尖节目难度极大,年仅5岁的小米粒和她的指导老师赵玉琴紧密配合,每天连续几小时的弯腰、踹腿、翻身、倒立。在练习“咬花转圈”动作时,6颗乳牙先后掉落,终于成为杂技史上最年轻的世界金牌得主。
几十年来,战士杂技团的同志用真诚和汗水,赢得了荣誉。他们7次参加全国和世界杂技比赛,共夺得金牌12枚,60多人次获金奖,是全国杂技同行中获金牌最多的团体。  郑国联 曾志军 邱永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