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北京第一高——记京广中心大厦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7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第一高
——记京广中心大厦建设
今年6月18日,是“京广中心”开业一周年。这座“北京第一高”的现代化大厦,经过一年的试行运转,证明工程质量是良好的,管理水平是上等的。前两天,30多名中外建设者,对它作了实地考察,看到这座大厦的建设成功,感到欣慰。
京广中心位于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它挺拔俊秀,高53层,208米,主楼正面成巨大的扇型,立面如天坛祈年殿三层塔基,淡蓝色玻璃幕墙闪闪放光。它是由香港京广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华阳经济开发公司合资兴建的。它集酒店、办公楼、公寓于一体,拥有500间客房。在北京兴建这样高层的现代化建筑尚无先例,对建设者意味着困难与挑战。其难点之一:楼层高,对垂直度、抗震力和安全性提出很高的标准和要求;难点之二:整个建筑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却达14.5万平方米,用地狭窄,施工艰难;难点之三:施工技术大都采用世界标准。
面对这种状况,日本设计事务所、熊谷组和北京建筑设计院通力合作,制定出设计最佳方案。为抵御百年不遇的大地震,采用了国外专利技术PC剪刀墙,各个交界处设立设备层,使大楼各部分被明确划分开来。每个房间烟雾或温度超过标准会马上报警和自救。日本设计师酒井先生说,住在这座大楼舒适、安全。
在施工上,日本熊谷组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按照常规,修建超高层建筑,要等到地基施工完成后才能开始施工,而这里采用的是立体作业,交叉施工,在地基挖开、钢架竖起后马上制作一个大型临时钢平台加在上面,地上地下施工互不影响,仅此一项就缩短工期一年,大量的混凝土随着混凝土泵管直送到楼顶,无须吊车上下运输,裙楼的白色花岗石外壁,也是在事先组装好的金属框架上安装的,这种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先例。
为了超高不出现误差,主体结构垂直采用激光测量,每层完成后都用仪器进行检查,关键部位都由专家放线,严格把关。一些参加这项工程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受到严格的训练。由中建一局四公司安装的消防安全装置,经北京市消防局验收,全部达标,武汉造船厂工人焊接的钢结构经探伤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几万条螺栓没有改孔、错位现象。
入夜,几十辆大型载重汽车将废渣废料清运出现场,又把成吨的钢材、水泥运进工地。从工地出来的汽车轮胎都经过冲洗,渣土都要拍实,在施工现场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废渣、废料。我国的施工队伍在这里学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文明施工。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外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得十分默契。墙面施工难度大,为提高中国工人技术水平,熊谷组请来专家到工地培训工人,达到上岗要求才开始进行装修。大楼的风道制作有困难,熊谷组让中国工人到日本进行培训,并请日本专业人员带上专用工具,专用设备进行指导安装。作为京广中心筹建处,也千方百计为日本熊谷组解决难题。
晴朗的日子,登上京广中心最高层,放眼四望,顿觉视野开阔,紫禁城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亚运村错落有致,尽收眼底。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去年6月登上京广中心后挥毫题写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人的诗句。
京广中心倾注了建设者极大的心血,它是中外合作的典范,是中国建筑施工史上的重大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