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为传播星火计划奔走 未德成创办“农飞”科技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传播星火计划奔走
未德成创办“农飞”科技学校
本报讯 河北省武邑县后豆屯农民未德成用自家新盖的4间瓦房办起了“农飞”科技学校,聘请省里和山东的农艺师到学校为当地农民讲课,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当地群众称赞他是传播科技星火的有心人。
50岁的未德成是这个县有名的科技示范户,当他看到乡亲们还在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种植技术进行耕作时,一个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使他彻夜难眠。他决心为乡亲们闯一条科技致富的路子。
1988年春,他先后到山东、保定、安国等地拜师学艺,饿了吃口凉馒头,渴了喝口凉开水,历时两年,终于系统掌握了中药材、优质棉、小麦玉米的栽培等多种农业技术。1990年夏,他率先在全县建起了“311”农民科技协会,推广棉花、玉米、小麦千斤种植技术,并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为乡亲们免费或优惠提供优良品种,指导8000亩棉麦一体种植,增加效益20多万元。今年1月,未德成决定义务开办“农飞”科技学校,他聘请阜城县农艺师刘彦令任名誉校长,省棉麦一体双过千擂台赛擂主衡水李新水、枣强县李永贵为兼职教师,山东淄博农艺师王文博、刘顿里为技术顾问,定期到校讲课,解决技术问题。未德成还将自己承包的20亩田作为试验基地,进行对铃自控千斤棉、华育2、5050、美国千斤棉289等7个棉花品种试验;试种黄苓、板兰根、黄芪等7个药材和11个小麦新品种。他还在全县建立19个实验点,定期对乡亲们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农飞”科技学校已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千余人。
    (陈凤来 孙振起 赵文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