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伊朗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11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吴文斌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给伊朗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两伊战争后,伊朗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失业增加。1989年7月拉夫桑贾尼总统执政后,伊朗政府审时度势,重新调整与加强对外关系,逐步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大力吸收外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振兴。
战争一结束,政府首先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伊朗先后同英国、约旦、沙特阿拉伯、法国、突尼斯等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松动,为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次制订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规定外国在合资企业中可拥有49%的股权并享有将利润汇回国内的优惠。这一优惠政策,大大加快了吸引外资的进程。许多外国公司纷至沓来。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纷纷来伊朗投资,使伊朗得到外国贷款近100亿美元。
开设工贸自由区是伊朗吸引外资的又一重大措施。政府计划在自由区内开设合资银行。政府还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旅居国外的10多万科技人员和流散的1200亿美元的资本回到国内参加经济建设和兴办企业。到目前为止,流亡国外的300万伊朗人中已有大约60万人回国。
在对内搞活经济方面,政府放宽外汇管制,活跃金融市场,大力发挥私人企业和合资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991年1月,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汇率多样化,即官方汇率、竞争汇率和自由市场的浮动汇率并存。活跃了外汇市场。与此同时,恢复了1988年停止的股票交易所,目前上市公司已达125家,资金猛增了6倍,从而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是伊朗对内搞活经济的有效步骤。至今,伊朗的合资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为了发挥私人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政府决定在未来几年中把经营管理不善的500家国营企业出售给私人。由于政策得当,措施对头,伊朗1990—1991财政年度的财政收入出现20亿美元的盈余。
几年来,伊朗奉行的“对外广开门户”,“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已初见成效。过去3年里,伊朗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3%,比1989—1994年5年计划规定的增长目标提高了0.3%。投资增长了10.2%。政府经过3年的努力,已使全国失业率降低3%,工农业产品增加,进口减少,政府税收年平均增加了31%,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