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我爱好地质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01
第6版()
专栏:

我爱好地质工作
北京地质学院学生 王仁民
我是北京地质学院专修科的学生。地质工作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岗位啊!人们把地质工作者称作战斗部队的“尖兵”是完全有理由的,对于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我常常引以自豪。
青年朋友们,你们或许要问我:你是怎样建立起自己的理想的?今天,你又以怎样的心情对待学习?
关于这两个问题,说来也就话长了。那是在一九五二年开始的时候,当时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学生;但是快要毕业了。和许多即将毕业的同学一样,我不知将来要“到那里去”,因此这个问题便成为我们最迫切的问题。这时我热爱着文学,曾经想以文艺创作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但是,不久以后,我的理想变了,我对地质事业有了更大的兴趣。这时候,我读了“中国青年”一九五二年第一期上的“谈幻想”一文,它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这样写着:
一个美国的大学生写信给苏联一个女孩子,
问她将来愿意做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地质学
家。
这位美国青年写道:“我不同意您要做地质学家的幻想,这是一种动荡不安的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未必合适。我幻想着将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买上一座小洋房子,种上我最心爱的蔷薇花,每天晚上坐在壁炉旁偶而诊断几个病人。也许是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不能理解您的愿望,就如同您不能理解我的一样。”
“是的,您说得很对。”苏联女大学生回信说:“我们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幻想也有天渊之别。我知道,我将走在大森林里,睡在
露天风雨之中经受各种困苦……但是,和我在一
起的都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将负起探寻煤炭或
石油、白金或镭的艰巨任务,这些矿藏都会使人
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苏联女大学生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坎。我是一个青年团员,当祖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应该命令自己:“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任务最艰巨的岗位上去!”于是,我勇敢地选择了北京地质学院。在分系分科时,我又非常荣幸地被分到了北京地质学院唯一的专修科——地质矿产勘察专修科。两年以后,我就可以首先迈出地质学院的大门,踏上勘察祖国富源的征途。想到这里,我周身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大家知道,专修科的学习是十分紧张的,它要求同学们拿出更大的力量。因此我们的口号是:“一致开步走,坚决不掉队!”
当然,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学后几周的学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譬如,学结晶学时,大家对于晶体的“面号”、“对称因素”和
“赤平极射投影”等等,都搞不清楚,研究一种晶体,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的同学,对于晶体的学习尤其感到困难。但是,困难又算得了什么!苏联地质专家罗吉诺夫说得好:“越是困难,就越光荣。”同学们从他的话里获得了勇气,决心克服困难,掌握各种晶体的规律。
刚开学的时候,专修科有的同学感到“命苦”,觉得比别的同学学得少,比本科矮一头;有的同学学习信心不够,他们怀疑两年内能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开学八周以来的学习,证明了专修科并不比本科矮一头,它只是比本科学习的“面”窄一些,但所要达到的高度是一样的;事实也证明了只要自己努力,再加上计划性的学习,关于晶体的知识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由于学习信心的增强,同学们的学习情绪普遍提高了。在地质实习室里,同学们和矿物、岩石发生了浓厚的感情。我们拿起一块标本,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研究它的颜色、光泽、劈开、断口、硬度和条痕等等。实习完了,又经常进行复习,决不让一块不熟悉的岩石或矿物轻易从自己手里溜走。经过短短的八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岩石逐渐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生疏到熟悉、从望而生畏到发生感情了。在操场里、土山旁,同学们常常围着经纬仪、或者是水平仪在聚精会神地做测量实习。他们不管刺骨的寒风,坚持着实习工作,同学们都这样说:“不彻底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决不停止。”刚从南方来的同学,有的手冻得红肿了,仍然坚持实习。假如你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一定会回答你:“作一个地质工程师,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