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韩国·汉城·太极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你知道吗?

韩国·汉城·太极旗
韩振乾
韩国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韩半岛的中南部出现了马韩、弁韩、辰韩3个小国,史称“三韩”。“三韩”的“韩”字,是韩国语固有词“HAN”的记音字,它在韩国语中是“大”的意思。现代韩国语中“大道”的“大”,仍然用这个词。当时,由于韩国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韩国文字始创于15世纪),因此,无法用文字把这几个国名记录下来,所以就采用了当时通行的用汉字记写韩国语音的办法,借用了中国历史上韩国的“韩”字。之所以采用这个“韩”字,也可能与当时该半岛的人与中国韩国人的交往较多有关。马韩、弁韩、辰韩也都是用这种办法记写的。马韩的“马”在韩国语中是“南方”的意思,马韩,意为“南方的大国”;弁韩的“弁”是韩国语“光明”一词词根的转化音,弁韩,即“光明的大国”之意,因为该国位于半岛东南海边,每天能最早看到日出;辰韩的“辰”是韩国语“东方”一词的转化音,辰韩,即“东方的大国”之意,因为它建于该半岛东海沿岸。“三韩”是该半岛上最早建立的3个国家,且比较发达,在韩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来意为“大”的韩字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1897年10月,李氏朝鲜政府为了对日本的强权政治及粗暴干涉内政的行为表示反抗,毅然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在这里,“大韩”被当作“大国”的意思使用了。1945年8月15日,韩民族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1948年8月15日,韩国政府宣告成立,定国号为“大韩民国”。
汉城名称的由来
韩国历史上的高句丽朝约于公元前18年前后,第一次在今天的汉城一带修了座都城,名“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后来,高句丽迁都他处,遂将此城改名为“汉城”。汉城的“汉”,也是韩国语固有词“HAN”的记音字。由于当时中国的汉朝对韩国的影响较大,故记这个“HAN”音时,没有用“韩”而是用了“汉”。汉城即“大城”的意思,这与当时该城的规模较大有关。由于此城在封建社会作首都的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以“SEOUL”(“京师”、“京城”之意)相称,至今未改。而中国人旧称不改,时至今日仍然沿用着“汉城”一词。正因为如此,在用英语表现该城的名称时才用“京师”、“京城”之意的“SEOUL”,而不依其“汉城”二字的韩国音译成“HANSEONG”。
太极旗的由来
在韩国的历史上,太极旗最早出现于19世纪。李氏王朝高宗19年,即1882年8月,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王命赴日本谈判。途中,2人商议,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没有一面国旗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在去日本的船上绘制了太极旗。朴、金2人回来后的1883年,该旗被正式采纳为李氏王朝的国旗,并颁布使用。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时也决定把太极旗作为国旗使用。1949年,韩国文教部正式颁布了太极旗的制作标准,并决定,旗杆顶端用国花——木槿花加以装饰。旗面上的图案:白底代表土地,中间的圆圈代表人民,周围的四卦代表政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