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巴西硅谷行(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3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科技开发

巴西硅谷行(下)
本报记者 李志明
门户开放的研究所
70年代初,巴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通信事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改变通信技术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巴西电信公司(集团)筹建研究开发中心,开发自己的技术。由于当时的坎皮纳斯大学在数字通信和光纤通信领域的前期研究已有相当进展,所以电信公司决定把研究开发中心建在坎皮纳斯,以便就近依靠大学的研究力量。15年过去,中心已发展成一个占地6万平方米、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累累的大型高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现有1400名研究人员,其中500名是电信公司的雇员,900人是根据合同或协议在此工作的外单位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工厂和科研机构。中心负责人解释说,是中心的科研体制决定这种特殊的人员构成。
中心是为巴西通信部门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全系统各企业提出项目,由公司汇总后送研究开发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中心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来评估决定一个项目上与不上。从技术角度要求新产品采用符合巴西实际的高新技术与国际通用标准,便于产品不断更新;从经济角度要求它有较大的市场,能为本系统各企业广泛采用,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两个条件都具备的就上。项目方案通过后,由公司通过招标形式,挑选两家工厂参与研制(两个生产厂家可以避免产品垄断)。研究开发中心与中标的工厂签订合同,工厂派技术人员到中心来一起工作,新开发的技术专利双方共享,这样,一项科研成果很快就能变成产品。另外,根据课题需要,中心从各大学聘请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参加研究。目前,在这里工作的有11所大学、40多家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
十多年来,中心为巴西电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三代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设备、卫星地面站在内的70多种新产品在这里诞生,带来12亿美元的产值。负责人介绍说,从今年起,中心服务对象已不局限于本系统,凡国内公私企业都可以来这里进行技术咨询或签订研究合同。中心门户开得更大了。
高技术园区的组织管理者
以坎皮纳斯大学和另一所大学为中心,在这个城市自然聚集起一批高技术研究和生产单位。市政府看准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当地的优势,决定加以推动。1984年,市政府颁布政令,成立了坎皮纳斯高技术园区开发公司,统一规划和促进发展高技术产业。
开发公司设在市内一所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内。总经理鲍尔博士介绍说,坎皮纳斯现在有两个高技术园区正在开发中,面积分别为0.8和7平方公里。市政府并没有把这两块地买下来,而是由市议会通过法令,限定它们的用途:只准与信息、通信、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等高技术有关的研究和生产单位进入。新建单位5年内免征地产税和市政服务税。开发公司的职能是协助制定和负责执行园区内建厂(所)的具体条例,规划园区内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施工由土地所有者负责)。在园区内建厂的方案必须先交开发公司审议,符合市政府规定条件的予以批准。方案批准后,企业须先与开发公司签订协议,保证遵守园区管理条例,然后才能买地动工。
鲍尔博士说,开发公司一方面代替政府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比如一些企业是大学教授创办的,他们专业知识丰富,但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开发公司就为他们介绍经理人员。高技术企业很多是小企业,开办初期往往资金不足,但是赢利前景较好,开发公司为它们牵线搭桥,寻找风险投资伙伴。还正在考虑建立一家融资公司,专门为高技术企业提供资金。经开发公司建议,市政府决定自明年起,提取预算的1%建立科技基金,由开发公司掌握,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园区内建厂。
坎皮纳斯融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已成为巴西国内外著名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这里的经验正在向巴西国内其他地区推广。
(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