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卷入生活”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短论

“卷入生活”的魅力
周政保
我们经常强调“深入生活”,这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深入生活”不过是一种获得体验的途径或方式,因为它还不等于千变万化的具体创作本身。如今,我们又不断倡导文艺创作要“贴近生活”,可“贴近”也不过是“贴近”而已。我们见到过不少试图“贴近生活”或已经“贴近生活”的作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中的相当一部分还称不上佳品或力作。为什么呢?我想,问题还在于没有很深或很沉地“卷入生活”的缘故。
《秋菊打官司》应该说是一部有滋有味的好作品。当然,这部电影拥有一种“新写实”的特别品格,新鲜而不乏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但它的魅力,主要还在于影片的整体传达及局部展现之中,呈显出一种真正“卷入生活”的特质,或一种与观众的生存体验息息相通的思情意味。这部影片所表现的生活,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无疑具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理解能力,而对于身置别一个世界的“外国人”来说,他们也认可。究其原因,我以为,这部影片不仅艺术地反映与表现了一种生活现实,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观念的交替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鲜活生动的文化心理状态),而且也传达了一种普通人都需要的尊严与公道,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互爱。巩俐说得很好,她觉得秋菊“身上集中了中国女性倔强、坚强而善良、又吃苦耐劳的很多优良品质,但我们又不能仅仅从传统的角度去看秋菊,她身上有些东西比如对精神生活的本能追求是很现代的”。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秋菊打官司》在“卷入生活”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
所谓“卷入生活”,自然首先是艺术创造者于生活体验方面的“卷入”,这是把握与理解生活的前提——感情固然很重要,但仅仅依仗朴素的感情,还难以抵达艺术的彼岸。而在作品的思情旨意的追求与实现上,“卷入生活”的艺术可能性还不止于一般地传达所谓的“现实意义”,更不在于大做表面文章或仅满足于近距离的“社会效应”,而是在于更深层面的开掘与发现,倾听到一种生活的真正声音,或捕捉到一种人的生存状态的“质”或“核”——即那些人类进步所需要寻找的意味,那些正直而善良的人们所渴望满足的精神内含……不言而喻,这也是“现时的我们”所需要、所渴望的。(作者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