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动则兴 滞则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1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艺短论

动则兴 滞则衰
成志伟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92年9月到北京演出,10场戏票在10小时内全数售馨;有的北京越剧迷在清晨4点就赶到剧场排队,等候购票。在近几年来的首都戏曲舞台上,这是少见的盛况。“小百花”晋京成功,给我们良多启示,其中一条就是:戏曲剧团要不断流动,经常到外地去巡回演出,才可能兴旺起来。
一个剧团,如果长期滞留在原地不动,即使演出次数很多,上座率也不会太高。不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的观众,都不会满足于老看本地剧团和演员的演出,总是想多看到些外地甚至外国剧团的精采表演。这种“喜新厌旧”,是观众正常的艺术欣赏心理,也是促进艺术家不断创新的一种动力。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尽力满足广大观众这种求新求多的审美与娱乐需要,除了鼓励本地剧团多排新戏外,还应经常组织约请外地、外国剧团来演出,改变不少地方剧场里无戏可演,有戏无观众的萧条冷落局面。
从剧团本身来讲,只有走出家园,不断到外地的城市乡镇和工矿企业去演出,才能赢得更多新的知音,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在本地习以为常的剧目与演员,从外地观众看来却是新的,只要你送戏上门,自然会受欢迎。“小百花”在浙江,观众看得多了,新鲜感不强。而北京观众,很多是第一次观看;即使是老观众,也是阔别多年,觉得新意盎然,争着一睹为快,正在情理之中。现在不少剧团日子难过,在本地演出观众寥寥,入不敷出。倘若走出去巡回演出,就有可能获得大批新观众,使自己摆脱越演越亏的困境;剧团有了活力,演职员们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当然,剧团“动”起来需开销旅差费,负担不轻。这就要轻装简从,以最精干的队伍与装备出征。更重要的,是有出色演员和优秀剧目做支柱,才能“南征北战、百战百胜”。文艺演出也是讲优质优价的,戏好演员棒,剧团收入就多,旅差费之类就不难解决。如果剧目陈旧、表演粗劣,即使整天价东奔西跑,也没人爱看。“小百花”出征,正是靠一台好演员和几出好戏,引得挑剔的北京观众争相解囊。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小百花”和其他一些剧团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剧团“动则兴、滞则衰。”有出息的剧团和演员,不要“恋窝”,赶快“动”起来,走南闯北,到更广阔的观众中和舞台上去献艺;这样,剧团就会兴旺发达,演员也能大展宏图。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