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沉浮折冲竞争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2
第7版(国际)
专栏:

沉浮折冲竞争中
吴绮敏
正当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纷纷亮起红灯的时候,一些以往不领风骚的国家却在创造着奇迹;正当人们以极大的兴致谈论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时,这“四小龙”在竞争力排名榜中的名次却更迭变化,竟又闯进个马来西亚挤落去年仍排在第三的韩国。这是不久前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表的《199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带给人们的信息,同时也引发出更多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90年代的全球生存大竞赛中,每个国家都想脱颖而出,然而,哪些国家可以成为赢家,哪些还在遥遥苦追,这首先提出的课题就是:竞争力的决定标准有哪些?一国的整体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的经济竞争力?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出版的年度调查报告是以下列8项因素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国内经济实力——对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国际化程度——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政府影响——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作用程度;金融实力——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品质的整体评估;公共基础建设——资源和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程度;科技实力——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功程度;人才——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
始自1980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每年以全球各项主要统计资料为经,以一项全球企业领导人大型问卷调查结果为纬,就330个项目综合评估出主要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总排名。1992年的报告一共统计了37个经济体,向全球1.8万名企业中高层主管寄发问卷,调查企业领导人如何评估本国环境的竞争力。
分析今年工业国家竞争力的排名结果,可以看到,日本虽然保持第一位,却首次在全球竞争力上显露了疲软之态。例如,日本在国际化程度这一项落至第6名,问题的症结是出口减少和贸易保护色彩过重。日本政府在经济上的正面影响已不如先前那样强烈。金融市场的混乱又导致日本金融实力滑落为第4名。
美国排名的下跌,原因出在经济结构等问题上。报告还指出,最可能影响美国长期竞争力的是它的人才的素质开始退步,由第2名退到第7名,这说明其教育制度已赶不上高度竞争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比较起来,丹麦的经济表现可谓一枝独秀,是今年工业国家中的明星。它不仅在金融实力一项领先各国,而且在政府影响、国际化程度、企业管理、科技实力与人才各项竞争力因素上,排名都明显进步。不仅如此,它还在企业领导人意见排名榜上从去年的第5名跃居首位,反映出企业领导人对该国的信心有增无减。
从这些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提供给企业家的竞争力因素总值愈高,该国在全球竞争中存活的可能性也愈大。报告还说,科技实力与人才等因素在90年代的竞争中所占的比重有愈见增加的趋势,值得注意。
从总体来看,1992年掀开了全球政经版图新的一页,对国家和企业的考验在于如何因“变”制宜,随时调整脚步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各国必须依照各自的历史、政治与文化渊源等情况,自寻保持竞争力的新途径。因此,主持全球竞争力调查计划的盖瑞里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策略执行上的卓越与否,这将成为1992年谈竞争的最重要的概念。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总形势不见好转、利润减少、国家和全球资源更加捉襟见肘的今天,要生存,就意味着要有竞争力。善于在困厄的经济局势中,实施正确策略的国家或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比对手更多的胜算。附表:1992年全球竞争力排名表(前10名)
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全球竞争力 企业领导人意见
1、日本 1、丹麦
2、德国 2、德国
3、瑞士 3、日本
4、丹麦 4、荷兰
5、美国 5、瑞士
6、荷兰 6、奥地利
7、奥地利 7、瑞典
8、瑞典 8、爱尔兰
9、爱尔兰 9、比利时、卢森堡
10、芬兰 10、新西兰
(资料来源:《199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