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绚丽多姿的二十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两国文化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3
第6版(国际)
专栏:

绚丽多姿的二十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两国文化交流
刘德有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二十年,也是两国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二十年。中日文化交流,像一座东风送暖的百花园,群芳争艳,绚丽多姿。
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一九七九年在北京签订的促进文化交流协定,它标志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政府间交流方面,从一九八○年起,中日两国建立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协商会议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传统的、通过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协商的这一形式,对于推进两国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各自都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但这没有而且也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它已遍及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书法、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考古、摄影、曲艺、民俗、文学以及科学技术、教育、学术、新闻、出版等各个方面。交流领域广泛,品种项目增多,内容丰富多彩,人员往来频繁,探讨问题深入,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总的发展趋势。
在表演艺术的交流方面,我国表演艺术家在日本各地的演出常常引起轰动。日本的表演艺术家们向中国广大观众展示了日本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果,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中日两国艺术家们被誉为“文化使者”,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灵与心灵中间架起了友谊和相互了解的桥梁。
中日复交后,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更加频繁,到目前为止,不仅中国京剧院所属的京剧团访问了日本,而且北京、上海、山东、宁夏、青岛等地的京剧艺术家相继东渡献艺。
令人高兴的是,在中日两国的戏曲交流方面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合作形式。一九八九年,京剧和歌舞伎联合在日本同台演出了大型神话剧《龙王》。这个剧目融中日两大传统艺术为一体,使文化交流突破了一般剧团的那种互访演出的惯例。
在戏剧交流方面,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日本著名剧作家真山青果的话剧《坂本龙马》被成功地搬上了北京的京剧舞台。把日本的历史剧搬上京剧舞台,这是京剧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尝试。
中日复交后,中国有一些戏曲品种第一次东渡日本。这些剧种有昆剧、河北梆子、越剧、吉剧和秦腔。日本文化财团从一九八二年起连续几次邀请中国不同剧种的表演艺术团到日本访演,系统地向日本广大观众介绍中国的传统戏剧。一九九○年四川省芙蓉花川剧团应邀访日,演出了神话剧《芙蓉花仙》。日本观众对这出戏的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细腻的表演、熟练的武功,高水平的舞台美术及灯光的运用感叹不止。
日本方面向中国介绍的传统艺术的重要剧种,有在日本民众中影响最大的歌舞伎。一九七九年由九十多位人员组成的日本歌舞伎使节团访华;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五年,日本先后派出狂言访华公演团来华演出了狂言剧,使中国观众对形成于十四世纪的、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剧种进一步加深了了解。
中日复交前后,日本话剧团曾三次来华访问演出,一九八三年九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着中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话剧《茶馆》赴日演出,博得了日本观众和戏剧界同行的高度评价;一九八五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带着根据巴金的名作《家》改编的话剧到日本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九七九年五月,中国近二万名观众欣赏了由日本民间故事改编的歌剧《夕鹤》。为了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十五周年,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在中国和日本演出了四幕六场的新编歌剧《歌仙——小野小町》。今年十月,这部歌剧再次在北京公演。中日双方艺术家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一年分别在东京、北京共同导演、共同排练、联合演出了著名歌剧《魔笛》。
轻歌舞剧,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领域。日本四季剧团曾两次带来轻歌舞剧《汉斯·安徒生》和《李香兰》到中国访问演出。进入八十年代后,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几个大型舞剧和歌舞《丝路花雨》、《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编钟乐舞》相继访问了日本。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继一九八四年之后,今年九月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又到中国来进行访问演出。中央芭蕾舞团也到日本进行演出。
中国各地杂技团多次献艺东瀛,观众十分踊跃。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的音乐界的交往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可喜局面,演出的品种,既有民族的,也有外来的,丰富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内涵。
木偶剧团和皮影剧团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交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方面赴日的艺术展览有国画、水墨画、油画、儿童画、书法、篆刻、摄影、木版画、年画、工艺美术品等。日本方面在中国举办了日本传统绘画、书法、水墨画、彩墨画、版画、民间工艺品、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以及摄影、石刻等展览。这些都给中国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九至十月间,在东京举办的《周恩来展》,第一次展出中国革命博物馆以及中国各地周恩来纪念馆的收藏品。今年十一月十六日又恰逢郭沫若诞生一百周年,届时将在日本一些地方举办“郭沫若生平展览会”。
日本的“中国文物热”经久不衰,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合作交流的新局面。从未间断过的中国文物展,向日本人民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官方学术机构和民间团体,在文物的学术方面进行的共同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两国出版部门翻译出版和合作出版的书籍,已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所有领域,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中日两国在对方国家经常举办电影节,互相介绍最新拍摄的故事片和艺术片,在增进相互了解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两国的合拍电影、电视片的工作也有了发展。
专业人员的互访越来越频繁。各个民间文化交流组织接待了大批日本作家、诗人、戏剧家、画家、表演艺术家和文化界知名友好人士,也经常派出自己的专业人员、专家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我们愿意同日本各界人士一道,为二十一世纪中日两国更加友好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不懈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