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闪光的宝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4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闪光的宝石
金刚石,是已知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加工后可作高级切削、研磨材料和首饰。
金刚石是个宝,价格比黄金还贵70多倍。然而,如果没有人把它找出来,它只能沉睡在大地的深处。辽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是一支为我国的金刚石矿勘探工作建立了特殊功绩的队伍。
1971年秋,刚刚组建的这支拥有180多名地质队员的队伍奉命来到辽宁南部。与他们同行的还有近200名家属,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我国金刚石矿藏很少,辽南被我国地质工作者认为是有希望找到金刚石的地方,而外国的专家却断定这里是贫矿区。为国家找争气矿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每一位地质队员。他们到达辽南后,栖身马车店,借宿老乡家,还没有安顿好生活,便匆匆奔向勘探现场。有些年轻的双职工家里没人看小孩,就把孩子带到施工点上。辽南地域辽阔,根据资料预测,他们集中人力物力对石灰窑地区进行钻探、槽探和坑探。辽南的秋季是短暂的,很快便是冰天雪地的冬天。这里的冬天人们只身行走都觉吃力,而他们却要在严寒中搬动着机械设备不停地寻找、探测,其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十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发现了金伯利岩体,但由于岩体小,金刚石品位低,没有工业开采价值。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进一步对石灰窑地区的地质做了重点解剖,总结出矿体的分布规律。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发现距石灰窑5公里的前三十里堡是预测成矿远景区第一个点。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到了那里。盛夏,他们头顶烈日,整天穿行在闷热的庄稼地或灌木丛中。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仍未见到金刚石的踪迹。他们一次次重新布置地质路线,继续找矿。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品位较高的金伯利岩脉,在重砂样品中选到一颗金刚石。找矿局面打开了,他们沿着已发现的矿脉追踪,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找到了40多个金伯利岩体,发现了第一个矿带。
从1971年至1981年,辽宁地质六队在1200平方公里的辽南地区,累计钻探14万多米,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1981年后,在探明地质情况的基础上,他们又认真整理所获资料并大力对金刚石进行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辽宁地质六队已在瓦房店地区圈定了3个原生矿带,18个岩管,百余条矿脉,探明的金刚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4%。一座海内外闻名的“东方钻石城”在辽南崛起。瓦房店地区金刚石的发现,使我国金刚石储量跃居世界第10位。
由于辽宁地质六队为我国金刚石矿勘察和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1979年,这个队被国家地质总局授予“大庆式企业”的光荣称号;1980年,地矿部授予该队“三十年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称号;1991年被辽宁省和大连市授予“辽宁省先进集体”和“大连市先进单位”称号。同年,又被国家计委、地矿部、劳动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地质勘察功勋单位”称号。
本报记者 王永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