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中意文学交流的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文化交流

中意文学交流的繁荣
罗晋标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文学方面的交流也相当频繁。意大利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本世纪初,迄今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两个繁荣时期。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引进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意大利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有了中译本,如但丁的《新生》、《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班戴洛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曼佐尼的《约婚夫妇》、哥尔多尼的《女店主》、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等,但这些译本均非译自原文。新中国成立后,意大利的一批写实主义、特别是新现实主义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如维加诺的《安妮丝之死》、莱维的《基督不到的地方》、贝尔托的《满天红》、莫拉维亚的《罗马故事》等,中国的翻译家们开始从意大利文原著进行翻译。
从70年代起,随着中意两国建交和友好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首先是译作数量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1991年,即有近50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和诗集,90位诗人的诗作,80位作家的短篇小说。其次是翻译质量大大提高,绝大多数翻译作品已是直接译自意大利文。第三是译作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写实主义作品,还有超现实主义或先锋派代表人物的作品,意大利文学理论批评作品的翻译也开始受到重视。1942年北京“中意文化协会”曾刊印了《汉译意国书籍及关于意国之汉籍目录》一书,其《前言》表示期望“将来有一个新的目录,供中国人士欲知意大利者之研习指南”。50年后摆在读者面前的《意大利作品汉译书目》,源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要建立一个意大利文学作品中文版书库的设想。这是中意两国学者多年来友好合作、艰苦工作的成果。该书收录了近80年来中国出版的意大利文学、戏剧、电影、历史、哲学作品的译本,共1200多条,这对中国意大利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文学在意大利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中国作品意译本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从中文直接译成意大利文的作品日渐增多。意大利已在准备编辑出版《中国作品意译书目》,届时,中意两国文学交流的情况将一目了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