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原原本本学文件 扎扎实实抓农业石家庄地区引导农民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原原本本学文件 扎扎实实抓农业
石家庄地区引导农民闯市场
本报石家庄11月11日电 以粮食稳产高产而著称的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干部群众,近日来围绕农业怎样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这个课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关于“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形成了共识: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引导千百万农民涉足市场,赢得市场。
石家庄地区号称“北方粮仓”,今年粮食单产近700公斤,有3个县、市200多万亩成片土地实现了“吨粮田”。但是,农民“土里刨食”的自然经济观念和单一种植的小农业生产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石家庄地委、行署领导针对种植单一、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差、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以社会主义市场为导向,引导干部群众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管理方法,下大力量闯市场。
为此,这个地区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吸引广大农民步入市场。地委、行署要求各县、市,按照“大农业、大市场”的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和完善各种市场,把市场建设提到一个新水平。目前,全区已建成450多个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吸引1/3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使全区60多种农副产品货畅其流,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石家庄地区认准这个思路,在藁城、赵县、无极、新乐等县市建成200多万亩“吨粮田”,在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上,腾出大量土地发展蔬菜、瓜果、棉花及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市场提供农林牧副商品。全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万亩,占全部耕地的28.5%。全区“千元田”、“万元田”分别达到69.3万亩和2000多亩。
围绕市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全区已涌现出700多个专业乡、3600多个专业村。行唐县县、乡、村建立了50多个以本县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购销企业。
(陈国琦 霍国林 杜小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