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波黑:南斯拉夫危机又一热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波黑:南斯拉夫危机又一热点
本报记者严正
最近,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的局势急剧恶化,使南本来就很脆弱的和平希望又增加了新的威胁。
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一日,波黑共和国根据欧共体仲裁委员会的建议举行公民投票,百分之六十二点六八的选民(主要是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居民)投票支持波黑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脱离南联邦。波黑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对此采取抵制态度。三月一日,在萨拉热窝东正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的塞族家庭成员遭袭击,伤亡各一人,他们的宗教和民族主义旗帜也受到污辱。这两件事使波黑共和国,特别是首府萨拉热窝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形势立即出现紧张状态。
从三月一日半夜起,穆斯林和塞族武装居民在萨拉热窝接连两次筑起众多街垒和掩体,某些居民区还发生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在波黑的其它地区,特别是塞族居民区,也发生了冲突事件。一些重要的公路和铁路被切断,南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波黑已处于内战边缘。
事端发生后,南主席团和政府先后发表公报,呼吁波黑的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和各族人民采取克制和理智的态度,不要扩大事态;波黑各城市的居民也举行声势较大的反内战、反分裂集会和游行。在广大群众的压力下,波黑主席团于二日夜间召开了各方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五点决议,其中包括谴责对塞族居民的袭击事件,惩办凶手,继续进行关于波黑未来体制的谈判,撤除一切路障和掩体等。三日深夜,波黑总统、穆斯林党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塞族党领导人卡拉季奇与当地驻军司令达成协议,由南人民军和波黑内务部警察组成联合巡逻队,控制和维持各交通要道和危机地区的秩序,清除路障和掩体。目前,萨拉热窝虽然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其它地区的紧张局势也有所缓和,但是造成上述风波的根源继续存在,形势仍有可能逆转,波黑已成为南危机中的又一热点。
波黑共和国处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包围之中。四百一十三万人口中,穆斯林占百分之四十三,塞族人占百分之三十一,克族人占百分之十七。波黑的地理位置、居民结构以及丰富的物产,使它有“小南斯拉夫”之称,是各方必争之地。
自从南发生国家和政治危机以来,波黑三大族政党围绕共和国的体制和去向而进行的斗争高潮迭起、变幻莫测。塞族聚居区已于今年一月宣布成立了波黑塞尔维亚人民共和国。除了进行议会斗争和政治斗争外,三大族政党都暗地里建立和发展各自的武装。特别是当克罗地亚内战激烈时,这里更是火星四溅,险象环生。
为了寻求妥协的方案,从今年二月十三日起,波黑的三大族政党代表在欧共体特使的调解下,数次坐下来讨论波黑未来的政治和宪法制度,并在二月二十二日里斯本和会上达成了三点协议,同意未来波黑的边界不变,继续保持为一个国家。然而他们在波黑的国体和去向问题上仍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穆斯林坚持波黑应变成统一的独立国家,不承认民族主权;克族人和塞族人却强调民族主权以及他们与母体共和国的特殊关系。
欧共体建议波黑举行全民公决,是为了根据其结果确定是否承认波黑的独立。对此,南主席团、政府和波黑的塞族政党分别发表声明,称在多民族的波黑共和国采用公决或其它强制手段绝不能找到公正的政治解决办法,只会使局势更加恶化,唯有各族人民间的和平协商才是正确的途径。波黑塞族党领导人更为明确地宣布,如果欧共体把波黑推向独立,那么谁也不能制止波黑的内战。这些情况表明,波黑的国体和去向问题,已成为波黑三大族政党、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和会,甚至欧洲国家斗争和争论的又一个焦点。(本报贝尔格莱德三月八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