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招工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1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招工的困惑
最近,我在县乡镇企业调查时,厂长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当前乡镇企业这难那难,最难的莫过于招工时难挡的“人情风”。
据他们反映,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顶头上司乡镇干部、企业所在地的村干部,与企业联系密切的某些工厂关键岗位上的人员,都会向效益好的企业安排人员,而且谁也不能得罪。例如,一家企业计划招收10名技术工人,正式招工还没开始,要求安排人的信件、电话就纷至沓来,所荐人员超过了计划招工数的3倍。厂长无奈,只好在招收10名技工的同时,搭车消化了这30名“有来头”的人。
进厂仅是第一步。这些托关系来的人,不少往往头天上了岗位,第二天便要求换工种,目标是工作轻松、工资福利待遇高的地方。三班倒、体力活较重的绝对不干。这些人因为有背景,企业不敢得罪,就变着法安排他们进科室。于是乎,会计助理、出纳助理、统计助理等各种助理陆续出现。有家企业,原本只需一人就行的化验室,却容纳了6名无技能的所谓化验员。这6个人工作屡屡出错,厂长只得跑到乡政府苦苦哀求,让把人撤走,工资照发。
招工缺少自主权的厂长们羡慕国有企业的招工制度:有劳动人事部门可为企业抵挡一阵。于是一些厂长便呼吁乡镇政府在企业招工时给予行政干预。但行政横插一杠就能解决问题吗?志棠水泥厂的招工名义上由乡政府和厂里共同决定,结果弄成厂里招一名临时工也要乡政府研究批准。行政干预够大了。然而,该厂的冗员仍然不少,这家年生产能力仅4.7万吨的水泥厂,去年底在编职工已达到403名。厂长席有庆说:“满打满算,厂里有300到350名职工就足够了。去年厂里投资480万元,进行技改,生产能力扩大到每年8万吨,按设计只需招收50名新工人,可最终却进了100名。”
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用工自主权真的走进死胡同了吗?有的企业也有解决的办法。塔石水泥厂从干部到职工都没有固定工资,按岗位不同分设产量、质量、效益全浮动工资,平时只发工作量工资,做到多干的多给、少干的少给,干得好的多给,干得不好的少给或不给,不赚钱的就赔钱,因而使得想赚省力钱的人不敢进厂门。去年,这家年设计生产能力仅2万吨,103名职工的企业,生产水泥2.9万吨,其生产效益名列全县乡镇企业前茅。
浙江龙游县委办公室 楼林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