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费老风雪访沧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费老风雪访沧州
黄景钧
1992年1月6日清晨,京城上空雪花飞舞。82岁高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登上了汽车,按计划向位于华北平原东南端的沧州市进发。
费孝通虽然是位足迹布满全国的著名社会学家,对华北平原却十分陌生。尽管他30年代初期从苏州到北京求学至今的60年中,不知有多少次乘火车路过沧州这个中等车站,也不知有多少次听说过“林冲刺配沧州”的故事,可是真正踏上沧州这片土地,还是在1990年11月3日他度过80寿辰的第二天。那一次访问,使他看到了沧州的建设对促进华北平原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呼吁加快沧州以东90公里的黄骅港口建设和铺设从石家庄至黄骅铁道,促进神木煤炭外运。
这次是费老第三次访问沧州。沧州地、市负责同志向他汇报了一年来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费老又一次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祖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
但是,沧州市在河北省来说,仍然是“第三世界”。因此,地市的负责同志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希望能尽快迎头赶上。他们邀请费老来沧州,目的就是给沧州经济振兴出主意、想办法。
费老听完汇报,说出了四字真经:除弊兴利——去其劣势,发展优势。
费老说:“沧州的劣势是水:一是缺水,二是地下水含氟严重超标,影响沧州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沧州的同志说:这一劣势正在努力改变,但是得花钱。
费老说:钱不能伸手去要,得靠自己去找。苏南就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的例子。沧州的优势是荒地多,劳动力富余。怎么把劳动力变成生产力,要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家庭副业做起,争取每个农民每年增加100元收入。
费老对沧州盛产金丝蜜枣寄予希望。他说,沧州小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糖高,是滋补佳品。整个沧州地区有300万亩耕地适宜枣粮间作,现在只有100万亩枣粮间作。如果再增加200万亩,那么每年可以增产干枣8000万公斤,每公斤以6元作价,仅此一项收入就相当可观了。
窗外,雪仍然在下;室内,费老和大家越谈越热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