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新崛起的哥伦比亚花卉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他山片石

新崛起的哥伦比亚花卉业
杨其嘉
近年来,哥伦比亚花卉种植业迅速发展,鲜花出口逐年增加,其出口值从1970年的99万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15400万美元,平均每年增长近20%。鲜花是目前哥伦比亚的第三大出口商品,同时该国已成为居荷兰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
哥伦比亚地处热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长年花草繁茂,素有“鲜花之国”的美称。据统计,该国境内共有5万多种高等花卉,仅兰花就有3000种,大多生长在安第斯山地区,每年兰花盛开时节,漫步花丛,香气馥馥,沁人心脾。
哥伦比亚从60年代末才开始发展花卉种植业,但目前全国已有230个养花场,种植面积达上万公顷。养花业不仅为国家增加了外汇,而且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全国有58000人直接从事养花业、6万人为养花业服务。
70年代初,哥伦比亚花卉出口品种只有3种,现已增加到20多种。
首都波哥大周围地区是鲜花生产的主要基地。这里到处可见一片片争奇斗艳、花团锦簇的花场,纤弱清雅的石竹、色艳如锦的菊花、火红如炬的串红、俏丽柔嫩的兰花、香气扑鼻的丁香,还有象征爱情和幸福的玫瑰,典雅洁白的百合花,令人目不暇接。
哥伦比亚出口的鲜花有25%销往欧洲,大部分输入美国。据统计,美国市场上50%的丁香和10%的牡丹来自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发展花卉生产的经验十分丰富,有关专家认为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是注意改良品种。哥伦比亚花农对花卉的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很重视,既精心培育色泽鲜艳的新品种;同时也根据市场需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以出口最多的石竹为例,经过精心培育,现在的花朵要比从前的大三四倍,色泽更鲜艳。又比如绒球菊花,前几年连哥伦比亚人自己还不知其为何物,现在绒球菊花在该国鲜花出口中已跃居第二位,每年仅此一种花的出口即换回1000多万美元。
二是注意研究市场动向。花场根据各国节庆日时对鲜花需求量大,以及不同国家对花色品种的不同需求特点,有计划种植各种花卉,保证在旺季需求量大时不失时机地增加出口。另外他们还善于根据客商特点,区别对待。欧洲人喜欢购买含苞欲放的丁香,所以销往欧洲的丁香需要提前剪枝。但是美国人却相反,他们偏爱艳丽怒放的丁香,于是花农们将丁香剪下后先浸在紫色或绿色的苯胺水中,然后经过“冷处理”,再运往美国销售。
三是注意提高商品花质量,在“鲜”字上下功夫。鲜花不同于其他商品,它们非常娇嫩,容易萎蔫,所以花工们把一枝枝含苞待放的鲜花剪下,放在专门设计的运输车上,送往车间进行分类加工,用纸包好,依次放入专用纸箱,密封,注入保鲜气体。开始时,哥伦比亚出售的鲜花是通过航速较低的飞机来运输的,影响了销售量。现在则改用“波音747”客机通过4条航线销往国外,迅速而又安全。另外哥伦比亚的鲜花出口不是先签订合同,也没有固定的代理商,一般都在销往国的机场里当场拍卖。这样,既可省去许多周转手续,又能使鲜花及时到达客户手里。
四是注意利用现代化设备科学育花。政府优先向花农提供贷款,修造花室和塑料大棚,安装光照和温控设备。喷水、施肥、灭虫实现机械化。鲜花的栽培工艺要求严格。
哥伦比亚的花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哥伦比亚政府正采取有力措施,优先扶植花卉业的发展,让芬芳吐艳的鲜花给国民经济增添新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