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赤峰饮食公司主动争取消费者监督买批评买来了“财神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内蒙古赤峰饮食公司主动争取消费者监督
买批评买来了“财神爷”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赵苏、通讯员滕建忠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饮食服务公司真心实意花钱买批评,主动接受广大消费者监督,一举扭亏为盈。到去年底,全公司的经营收入达23087万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上年多435.6万元;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32.14%。
去年元月16日,饮食服务公司在赤峰《红山晚报》刊登了一则启事:请全市人民对公司的每个网点、每个服务人员及每项服务提出批评和建议。公司将对每位提批评建议者给以适当奖励。这条启事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赞,也有人怀疑他们“变着法儿掏顾客的腰包呢!”
饮食服务公司还印制了两万多份征求意见书在街头散发,并向外埠的20多个饮服企业发了征求意见信函。一些顾客提出的“洗澡难”等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广大顾客看到了饮服改进服务的诚意,纷纷写信献计献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到顾客的意见、建议500多条。
这些来自顾客的批评建议,打开了饮服公司搞活企业的思路。元宵节的市场供应,成了饮服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
刚进腊月,公司领导就分头下到车间、服务网点抓元宵。他们根据顾客的要求,从选料、加工、装盒到销售,严把质量关,决心不让顾客吃到一个质次的元宵。有个职工不慎把几盒由于加工早已经干裂的元宵卖了出去,公司领导发现后,决定登报找买主。找到买主后,他们一盒赔三盒。往年饮服公司的元宵销量最高没超过7.5万公斤,去年的元宵节猛增到12.5万公斤。今年尽管元宵的质量、成本都高于往年,可公司为了不让顾客吃亏,采取企业内部挖潜、提高劳动效率的办法,使元宵的售价不仅低于同行业,而且略低于去年。
还没到元宵节,就已售出13.5万公斤。原来担心被“宰”、被“掏腰包”的顾客,最后自己心甘情愿地把钞票送进饮服公司的钱柜里。仅元宵一项,饮服公司就比去年增收了3万多元。
他们还把“元宵效应”扩展到本系统各个服务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措施:
结合举办饮食文化节,开发民族传统食品;
结合纪念节日,开展对妇女、儿童、青年、军人、老人的优惠服务;
把公共服务推向家庭:免费为家庭主妇传授烹饪技术,为职工、学生送工间餐、课间餐,顾客坐在家里就可以品尝到名师的名菜。就连拉煤、换气、修冰箱这些事,他们也主动去做。
饮服公司聘请了54名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司所属企业的服务实行全面监督,使听取消费者呼声做到了制度化。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