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开发型移民前景广阔——访湖北秭归县副县长杨德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1
第3版(经济)
专栏:

开发型移民前景广阔
——访湖北秭归县副县长杨德菊
本报记者江绍高
上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怎么移法?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凡关心三峡工程的人,没少提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的答案是:吸取以往移民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搞开发型移民。
何谓开发型移民?长江水利委员会有个解释,即:在兴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以积极的移民工程措施,代替一般的淹没补偿包干,按改革开放的政策,采取新的科学技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发移民安置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移民创造新的生产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安置好移民,保持和提高生活水平。并且以部分移民经费和移民建设基金作为投资,兴办各种开发事业,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商品经济,使移民安置区的新老居民共同致富,成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双重良性循环的繁荣地区。
湖北的秭归县,位于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一旦上马,这里便处于三峡大坝库区之首。移民安置、城镇迁建任务很大。从1985年开始,秭归先后在归州、香溪、新滩、茅坪、水田坝、郭家坝等11个乡镇、87个村(场)、230个村民小组,进行开发型移民试点。他们是怎么干的?效果如何?1月中旬,记者访问了这里。
“讲心情,我们迫切希望三峡工程早定、早上、早开发。”秭归县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副县长杨德菊向我介绍:“秭归在全国是重点贫困县,目前还有13万多人(全县农业人口39万,非农业人口3.3万)人均纯收入在250元以下,温饱尚未解决。穷,原因多,但多年来三峡工程不上不下,建设搞不上去是主要原因之一。上三峡工程,按水库正常蓄水175米方案,秭归县城和10个乡镇(全县共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淹没线下。按1985年的基数,水库淹没、大坝工区占地、城镇搬迁、专业设施占地等,需要搬迁的城乡人口7.4万多人,安置中难度最大的又是4万多农村移民。我们吸取过去一次性补偿移民遗留问题很多的教训,摸索走开发型移民的路子,到去年底验收,全县共完成开发面积12700多亩(其中粮田1270亩,柑桔8300亩,茶叶1820亩,板栗820亩,其他水果510亩),除按30%返还村组外,实际安置有效面积8930亩,可安置5957人(半亩粮田、一亩经济园安置1人)。实践看来,开发型移民不仅可行,而且前景广阔。”
“农民的情绪怎么样?”
“开始有点被动。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土地、山林分户经营,而移民开发又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必然涉及到诸如土地权属、开发补偿、开发经营、移民安置等问题。”杨德菊说:“我们采取了优惠政策。如实行‘联合开发,比例分成’、‘定产分成,经营分利’,‘一次投放资金,分期回收’等办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增强了开发的活力。最早试点的水田坝乡,按照‘方便生产、就近连片、协商自愿、局部调整’的原则,在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互惠互利。对新开发的,或以村为单位承包经营,或统一开发集体办场,或依质定产,分户管理,统一提成,分期偿还,农民开发的积极性很高。这个乡的李家坡村一组,57个劳动力,有53个上了基建专班。龙口村二组农民林汉山,把在县城承包的建筑工程都退掉了,回家组织基建专班。他说,‘为子孙造福,比干什么都强’。”
说到水田坝乡,这个乡的副乡长胡开明和几个村组的农民也来了,我请他们讲讲。
“我们乡是库区淹没和移民安置的重点地区,规划需安置的人口2933人。”胡开明说,“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坡、改地造田来安置。6年来,移民投资216万元,建成标准比较高的柑、茶基地4500亩,早种的柑桔已经挂果,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安置本乡移民,还可以接受外乡移民800多人。”胡开明强调:“没有政府的号召,没有这么一大笔资金,我们也搞不成事。水田坝乡借助开发型移民试点,多方集资,开发荒山,建成了柑桔、茶叶、黄桃、板栗、薪炭林等基地,去年与1985年相比,全乡农业总收入上升了40%。
“你的情况怎么样?”我把目光投向龙口村一组农民姜林。
“我一家4口人,两个劳力,承包2.4亩田地,有1.4亩水田和2分旱地在淹没线下。”他并不隐藏自己的心思:“淹没线以上的8分地,我舍得下功夫,1分地能收350公斤脐橙,去年8分地收入1100元,淹没线下的不敢大投入,随便种种,去年收了1500公斤稻谷,500公斤小麦。村里又让我承包了6分开发田。”说着,他笑了:“三峡工程还没搞,原来的田地种着,又承包了开发田,收入增多了。”
“效果最好的还是集体办场。”杨德菊接上她自己的话:“水田坝乡兴建移民果园、茶场47个,其中19个柑桔园普遍做到一年开田、二年抽槽换土、三年大壮苗定植、四五年开花结果、六七年受益。这个乡的王家桥村,1988年定植的脐橙,1991年有6.8万株挂果,产量达10万公斤。李家坡村柑桔场60亩脐橙总产1.5万公斤,加上套种的花生、黄豆,每亩产值500多元,相当于一亩上等水田的产值。农民满意。”
“开发型移民试点有成绩、有经验,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几个方面还需要认真解决:第一,已经开发出来的这些地方,水、电、沟、路、排灌设施等配套工程还没有跟上,抵御不了大暴雨和大旱灾害,今年国家在资金上作了安排,我们要办好,巩固已开发的成果;第二,秭归县既是扶贫对象,又是长江防护林带、长江水果带、长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县,几年来,有关部门支持开发,进度很快,促进了县里的经济发展。目前比较容易开发的荒山荒坡,绝大部分被开发出来了。剩下的,可以说大都是‘骨头’。安置好全县的移民,起码要开发4万多亩,往后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高;第三,农民一心想的是脱贫致富,年轻人盼望进城进工厂,期望值很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艰苦创业、建设秭归的思想准备不足,还有赖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做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杨德菊一口气讲下来,看得出,这也是县里的领导反复在想的事情。的确,要完成好这么多移民的安置工作,肩上的担子是很重很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