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他是审计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他是审计官
周士君 郭振亚
掌声在会议室中回荡,青年厂长同老书记的一双手也正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一镜头在职工们的眼里定格,他们脸上长时间凝结的寒霜开始融化,并泛溢出一种春光莅临般的希望。
这时,人们钦佩和敬仰的目光纷纷投向端坐在那里的何宪景,只见身为卫辉市审计局局长兼局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的他,也眼眶盈满泪花,神情异常激动。
拥有1200多人的造纸厂,年轻厂长搞承包经营,大刀阔斧搞改革,厂子刚有点起色,谁知厂里风浪陡起。告状信、控告函雪片似的落在市里领导们的面前。纸厂书记也和厂长铆上了劲,两人整天一脚一拳,折腾得有滋有味。厂里几乎散了架,亏损金额滚雪球般增大,生产经营濒临倒闭的边缘。几经调停,毫无结果。
此时,何宪景坐不住了,他主动请战:“这会儿只有靠审计查证,把问题理出个头绪来。”
同何宪景要好的几个老朋友纷纷赶来相劝:“别人遇麻烦躲着走,你偏要往跟前凑,你到底要唱哪出戏啊?”
面对这些劝辞,何宪景沉入冷静的思考。自从他离开宣传部门出任这个“只种刺不栽花”的审计官后,他拒收了多少财物礼品,又得罪和冒犯过多少“要人”,谁也难以统计,但他和同事们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和经济效益上千万元,使当年只有一枚公章数间破房的审计局成了省级文明单位,却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这些成绩哪一点不和困难联系在一起?
何宪景又一次来到市里,愿立军令状:如果纸厂问题查不清楚或审计中间出了漏子,他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审计组刚进纸厂,厂里就“开了锅”似地热闹起来:“这下可要抓住‘大老虎’啦!”“哼!有好戏瞧呢!”……被各种非议围困得一筹莫展的年轻厂长,看到审计组进厂,更加愤愤不平,他将难耐的情绪都一古脑地宣泄向何宪景和他带领的审计组。
何宪景却是一门心思查帐取证。
累年的会计资料堆成一座小山,密密麻麻的数字汇成了一汪大海,何宪景一趴就是一天,晚上还要查询落实。打一进厂,他就没能安享一个囫囵觉。
老伴望着何宪景日渐憔悴的面孔,不无心疼地说:“老何呵,干活对得起你那点儿工资和称号就中了,总不能将这把老骨头挤散了架吧!”何宪景淡淡一笑:“瞅着这么大的厂一天天垮下去,我心里猫抓似地难受呵!”
半个多月过去,问题终于有了眉目。原来,厂长年轻气盛,其改革措施招惹了部分人,这些人便罗织了他用冰箱之类礼品行贿上级领导等14条罪状。一时间,谣言和非议笼罩全厂,各种矛盾也如火上浇油,愈加激烈!
“何局长,咱这下该班师回朝了吧!”
“且慢”,何宪景伸了伸疲倦的身子:“问题是查清了,可我们既管就要管到底。如今厂长、书记的矛盾还没有消除,纸厂还陷在亏损的泥淖,咱咋能一拍屁股走人呢?”
接着,何宪景手拈审计证据,找厂长,奔书记,厂里谈,家里访,苦口婆心做工作。审计组的其他同志也纷纷向职工讲解审计过程,公开审计结果,谣言慢慢失去了市场。厂长、书记间消除了隔阂。本文开头那幕动人的画面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后,何宪景又利用审计资料帮助纸厂搞活呆滞资金一百余万元,改造了关键设备,纸厂从此步入了生机。人们议论说,审计组救活了一个厂,何宪景导演了一出“将相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