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二十七座丰碑——南海舰队参加和支援沿海经济建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二十七座丰碑
——南海舰队参加和支援沿海经济建设纪事
新华社记者 黄彩虹新华社通讯员谢坚
“广东惠州港移山填海定向爆破工程获得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是海军南海舰队近年来支援沿海地区建成的第27项重点工程,是官兵们用辛勤汗水浇注的第27座丰碑。
惠州港移山填海工程,是中美合作石化企业的一项基础工程。为确保港口建设速度,惠州市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南海舰队某部筑港工程处以造价低、工期短、质量好而一举中标。处长于洪潮带着12名管理技术人员、500多名施工人员开赴工地,一天时间全部进场完毕,第二天修筑了包括盘山公路在内的所有道路,第三天便响起开山的炮声。
这是一场硬仗。工地24小时连续施工,整整3个月,他们每天只睡4个小时。大学毕业的门助理员用15天时间,现场自制了3700多吨铵油炸药,创造了我国炸药史上的奇迹。志愿兵、汽车驾驶员陈文雄每天驱车四五百公里,把成千上万吨各类物资及时送到工地。还有的干部、战士推迟了婚期,放弃了休假,昼夜苦战,提前完成了爆破准备工作。
1月27日中午,三颗黄色信号弹在惠州大亚湾腾空而起。“轰隆隆”一阵巨响,3250吨炸药释放的巨大能量,把一座长1000米、宽300米、高94米的小岛削平,160万立方米石料被抛掷到紧连大陆的预定海湾。
移山填海成功,人们沸腾了。这一炮,标志着我国在定向爆破应用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国际联机检索证明:用定向爆破技术移山填海造陆筑港,是世界首创。
南海舰队工程部队指战员就是以这样的奋斗精神,在深圳、珠海、海口、茂名等地参加建设机场和海港码头的大会战。
石油城茂名过去没有大型码头,进出油料一直依赖湛江港。南海舰队工程八处接受任务,要为这里援建一座华南地区最大的重力式结构沉箱码头。这里水流急,一筐筐碎石抛下去,往往到不了位。水下涌流超过了潜水员作业的极限,水色混沌,能见度极差,潜水员下去只能看到点点磷光,如此作业环境着实罕见。作业队长章思友、副队长赵建明率先闯入“龙宫”。20多名潜水员不甘示弱,身着90公斤重的潜水服钻入海底,凭着一双手,将从岸上倒下的一堆堆碎石抠平,往往一次潜水要干六七个小时,磨烂4双手套,十指磨得红肿、流血,浮上水面时连攀舷梯的劲都没有了,潜水服中还可倒出一大滩汗水。
整整一年,官兵们没有过一个节假日。遇上突击灌注混凝土时,为了赶潮水,更是日夜泡在工地上。官兵们艰苦奋战,建成了茂名石油工业公司水东港码头,150万吨成品油开始从这里源源运往四面八方。码头指挥部的地方工程技术人员感慨地说:解放军真是些铁人,在他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移不动的高山。
珠海是我国对外开放后第一批列为经济特区的沿海城市。然而,这个濒海城市却没有一个像样的码头。市政府决定在九洲港外建一条580米长的防波堤。
南海舰队工程七处接受了这项工程。他们派出最强的阵容,开山炸石,运土填海,浇筑坝基。冬日的海水,冰冷刺骨,许多战士赤脚跋涉在水里,双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腿上被沙石划出一道道血口,他们却全然不顾。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建好防波堤,为特区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官兵们以一往无前的精神,使工程比预期提前一年竣工。工程竣工后,一场12级强台风在珠海登陆,一些民用码头被掀翻,堤坝被摧毁,但九洲港防波堤恰似巍峨的长城屹立在狂风巨浪中,巍然不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