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爱心行动”第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8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爱心行动”第一天
王娜梅
四月十六日,新闻媒介一发表“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的消息和广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就响个不停。从黑龙江,从辽宁,从河北、江西……有工人、战士、干部、记者、已退休的老人,还有外国朋友。他们急切地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拿出一点钱,奉献一份爱心,让所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
上午九点多钟,邮电工业总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工第一个打来电话,他说:刚刚收到人民日报,看了关于希望工程的消息和广告,心情很不平静,决定马上汇款二百元到基金会,以资助一个失学孩子完成学业。接着来电话的是一名刚刚做了母亲的女同志,她要求以她女儿的名义资助一个女孩的学杂费,从小培养女儿的爱心。三里屯百货商场女职工白淑舫看了报纸后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到银行取出了定期存款一千元送到基金会。她要求帮助三名四川的、两名安徽的孩子……
第一个赶到基金会捐款的是北京中医学院卫生管理系的青年教师刘新社,他是下午三点钟看到报纸的,四点多钟就将二百元送到了基金会。他要求选择一名女孩作为资助对象,以使他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和这名女孩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江西省的一名干部从南昌打来电话询问能否选择帮助本省的一名失学儿童……
打来电话的还有许多外资公司的职员。日本商社的十几位日方职员在看到人民日报的当晚就打电话到基金会询问:外国人能否参与希望工程?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们当场表示要捐款三千元。
一个个电话、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语言、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心情激动不已。十六日,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电话一直持续到深夜。接待、登记、分类、落实……真是爱心连着爱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