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科学与技术的性质和任务——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点理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9
第5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科学与技术的性质和任务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点理解
张光斗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英明的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为生产实践验证了的。为此,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科学和技术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科学技术”一词,不能仅用“科学”来概括。科学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和阐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技术则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这里“技术”一词是“技术学”的简称,是一种学术,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实用的技术方法。单纯的“技术”是经验性的。科学和技术有以下关系。一方面,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科学可以指导技术开发,或是定量,或是定性,其作用都是很大的。技术开发的另一来源是总结生产实践经验,但还需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另一方面,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来自生产技术,所以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技术的支持。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科学和技术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结果。然而,又必须认识到科学和技术是不同范畴的两件事情。
早期的技术,主要来自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如古代的冶金、建筑、水利、火药、纺织、造纸等技术,其科学理论基础是很薄弱的。所以在19世纪初,西方国家不承认技术是学术,不允许在大学中讲授技术。在19世纪中,科学上发展了电学和热力学,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开发了电力、电讯技术和内燃机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使当时的经济建设得到飞跃发展,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技术开发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逐渐形成了技术学。到了19世纪末,工业方面的技术学进入了大学。到了20世纪,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也迅猛发展,大学中工科院系也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又分为两类: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前者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是更基础性的科学理论,没有具体的应用对象,它也是技术科学的基础。后者如电工学、热能学、电子学、机械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等,有具体应用对象,是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联系更为密切,互相渗透更为深入。
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对科学的研究称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又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后者在我国目前称为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基础科学;应用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技术科学。对技术的研究则称为开发研究。科学研究一般分学科进行;而技术开发研究通常要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开发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把它们用到生产中去。必须指出的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和开发成果,往往要经过中间试验,继续进行开发研究,才能转化成为生产力。不能指望仅仅依靠实验室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不经过中间试验,就能转化成为生产力,用到生产中去。
发展科学技术,将其应用到生产中去,要靠人。从事科学工作的是科学家,从事技术工作的是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国外有时称为技术家。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要取得成果,工作是极为繁重和艰辛的。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进行技术开发研究,得出成果,经过中间试验,转化成为生产力,用于生产,工作也是极其繁重和艰辛的。
在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言论中,反复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给予大力支持。在四个现代化中,包含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专门写入“科学技术发展”一章。全国人民也十分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有科学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国家财力尚不富裕,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为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工作,进一步增加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习惯等原因,人们对科学技术还不够重视,其中对技术则更不重视,对待某些机构和团体的名称,往往把其中的“科学技术”概括称为“科学”。在思想上,还认为科学的层次较高,技术的层次较低。生产部门应该更重视技术,但所设的研究机构常称为“科学研究院”,不称为“科学技术研究院”。工程机构是以技术为主的,它们设立的研究单位,也称为科学研究单位。实际上,对经济建设而言,科学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而技术则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用于生产和经济建设。
发达国家设立国家科学院,主要为发展基础科学服务;还设立国家工程院、国家农业院、国家医药院,主要分别为发展工、农、医的技术科学和技术服务。他们的许多工业企业设立研究和开发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他们的工厂和工程局一般设立技术研究机构。可见他们对科学和技术都很重视,而他们的生产部门更重视技术开发研究。
国际上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公开报道和主动交流的,而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则采取种种保护措施,保证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说明技术的进步,更多地要靠各国自力开发研究。
上面讲过,实验室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常需要经过中间试验的继续开发研究,才能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间试验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是很大的,一般比实验室所花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要多得多,不是实验室所能负担的,所以中间试验一般应由工业企业来主持进行,研究机构参与协作。我国目前因经费困难,往往不能进行中间试验,结果是研究机构抱怨他们的研究和开发成果得不到应用,而工业企业又说研究机构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不合实用。为了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中间试验,工业企业要筹集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进行中间试验。
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在经济建设中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生产线,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和效益。我们对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提高,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做得很不够。这是因为消化、吸收、提高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所需的资金往往比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大好几倍。长此下去,我们总要依赖外国技术和生产线,而外国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卖给我们,而且他们还在继续进行技术开发研究,发展技术。这样我国技术和生产线将永远落后于外国,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将永远缺乏竞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工程师队伍也难于成长和发展成为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提高,发展我国自己的技术和生产线。这是必经之路,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我国目前在习惯上,认为科学家的学术水平较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也较高;而认为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的学术水平较低,因而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也较低。这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们在学术水平上各有所长,都很重要,只是要求不同。科学家是发展科学的。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进行技术开发研究和实际生产工作,虽然发表的论文一般不如科学家多,但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用于生产实际,学术水平也很高。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就是他们成绩的反映。
上面讲过,当科学家不容易,当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也不容易,对他们都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在发达国家,研究员、教授、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在各自的行业中,地位都很高。研究员、教授发表科学论文多,知名度较大。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虽论文较少,但在各自的行业中,知名度也很大。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的工资待遇,常比研究员、教授还要高。在我国为了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必须提高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的地位和待遇,要与科学家相同。当然对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都有提高学术水平的要求。
本文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正名,也不是为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争地位和待遇,主要是论述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和任务,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科学和技术都很重要,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增加投入。当前更要重视技术开发研究,必须大力加强中间试验。对引进技术和生产线,要花大力气加以消化、吸收和提高,发展我国自己的技术。要创造条件,使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能更好地成长和提高。我们相信,我国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一定能发挥巨大的威力,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