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功夫在“实”——山东江苏企业质量管理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3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功夫在“实”
——山东江苏企业质量管理见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 费伟伟
年末岁初,记者走访了山东、江苏几家在质量品种效益年里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这几家产品质量颇过硬的企业,有一个共同之点:功夫在“实”。
老办法里有高招
山东潍坊第二印染厂去年实现利税2200万,利税总额、人均利税等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然而,就在几年前,这个厂还是个亏损户,1987年一季度就亏损100多万元。短短4年,亏损户怎么成了排头兵呢?
“我们痛定思痛,狠抓了基础管理。”副厂长崔宝进说。“有啥高招么?”“有,但不是什么新招,都是过去五六十年代行之有效的老办法。一个是职工提前15分钟交接班,班组长点名;一个是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严格执行质量倒查制度。”
记者在车间里了解到,这两个老办法如今真正成了铁的“制度”。工人们不仅每天提前15分钟交接班,而且每周一的下午下了班,还用一小时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的活儿。连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也天天提前15到30分钟到厂,忙做卫生什么的。
质量倒查已成为质量效益系数考核的一部分。一个工人落布时让布扭了一下,下一道工序发现后,这个工人的当月奖金全部扣除。一位工序管理员在半成品标签上少盖了一个章,倒查发现后也照样扣奖金。前几年这个厂亏损时,入库一等品率仅70%,比部颁最低标准还低10个百分点;现在,这一指标已达92%以上,高出部颁最高标准4个百分点。崔厂长深有感触地说:“老办法里也有高招,就看你是真抓还是假抓。”
跳一跳,摘好果
去年上半年,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的一批吡哌酸片,抽查发现有一片溶出度比内控标准低了一个百分点,但还是比美国、日本的同类药品的溶出度高近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虽不“合格”,但本身质量已超过先进国家同类药实物质量水平。怎么办?质检部门毫不含糊:整批120万片全部返工。指令刚刚下到车间,车间已经全部返工了,原来,车间自查发现问题后立即作了处理。
新华制药厂连续6年接受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计234个品种984个批次产品,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对此,新华制药厂的同志却觉得十分平常。道理很简单,国家抽查依据的标准是国家药典,而新华厂这些年一直自觉追踪世界先进水平。到去年底,已有13个产品获“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认证,14个产品按国外最新药典组织生产,5个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实物质量水平。
新华制药厂的同志说,抓产品质量,就像摘果子一样,顺手够着不行,必须跳起来,跳一跳,摘“好果”。
为了使自己真正“跳起来”,他们原各项基础工作都贯穿一种精神:从严。就说一件事。新分到这个厂的大中专学生,必须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练一个星期的仿宋体,目的是保证原始记录字迹清楚。用工作质量保产品质量
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微电子企业。与华晶打过交道的单位,对这里高效率的工作质量有着深刻印象。
去年初,上海一个用户急需开发一种用于铁路通讯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可是又只能提供功能参数,既无图纸也无样品。然而仅仅两周时间,华晶就给这家用户送去了样品。
总经理苏广平对记者阐述了这样一种质量观:产品质量是由工作质量保证的,而工作质量则是由每个人所担负的职能决定的,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在质量管理中的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处于一种有效的控制状态。
去年华晶公司开展提高工作质量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把公司的主产品彩电两片机电路的成品率提高5—8个百分点。他们排查出影响成品率的各种因素,将成品率目标——质量指标逐层分解到层层设立的近百个质量管理QC小组,并规定,发现问题必须半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必须在两小时内解决,或予以答复。由于职能清楚,责任明确,工作中发现提出问题的90%得到圆满解决,对影响成品率提高的24个技术因素组织攻关后,80%课题已经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