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我所了解的历史学家邓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3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我所了解的历史学家邓拓
戴逸
邓拓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才华出众的诗人、艺术家、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我很早就听说过邓拓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人民日报总编辑,党的宣传工作的领导人。1955年,他发表了长篇论文《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和文艺界。此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18世纪的中国社会,阐明了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红楼梦》一书的意义,论点新颖,说理透彻,史料翔实。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再三阅读此文,爱不释手。我们冒昧地写了一封信,向邓拓同志提了几个问题,并希望能拜访他,没想到不久他就约我们去报社面谈。可惜约好的日期正好是我上课,不能前去。我一直为失去这次会面的机会而感到懊丧。
以后,我和邓拓同志相见是通过吴晗同志的介绍。1959年,吴晗同志对我说,邓拓同志希望得到一册我新近出版的书,我立即送去了一册。不久,我去听他做报告,在中间休息的时候,邓拓同志请人邀我去休息室见面,这是我第一次和他交谈。以后我多次见到邓拓同志,或在北京历史学会活动时,或在北京市委开会时,都没有机会个别长谈,即使说话,时间也不长。而对他的历史作品却读得越来越多,几乎每篇必读。
邓拓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有着重大的贡献和独特的治学特色。第一,他一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将革命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他23岁时,在《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连续发表几篇关于中国社会史讨论的文章,署名邓云特。这是社会史论战中的精采之作,文章批驳托派所持中国早就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正确地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是封建社会,“而商业资本自身既不能建立任何生产方法,也不能造出任何剩余价值”。在当年的这场大论战中,托派通过歪曲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否定我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作为革命青年的邓拓同志,他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地捍卫了党的纲领,并对开拓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贡献。
在这些文章中,他还批判了崇洋媚外的“外铄论”。这种“外铄论”讴歌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国的进步。邓拓同志指出:“这是一种荒谬的理论,应该受到批判”。“外国的侵略只是堵塞了中国自身工业化的道路,造成了从封建社会结构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历史转变”。这些文章写于57年之前,今天读起来,仍感到铿锵有力,具有新鲜感、现实感。
第二,邓拓同志研究历史重视现实,有的放矢,解决革命和社会上的实际问题。他在《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历史科学发展的道路》一文中写道:“历史科学是实践的科学,是革命的科学。因此,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符合于革命的需要。”他的许多文章都是根据形势,结合历史,有为而发。或为解决革命中的争论,或为针砭社会的弊端,或为教育青年群众,或为讨论学术问题。他抱着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广大人民的愿望,通过阐述理论,总结历史,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为革命和现实的需要服务。邓拓同志的《中国救荒史》,是他在河南大学读书时所写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救荒史的系统之作。在旧中国,灾荒频仍,哀鸿遍地。1935年,黄河、长江泛滥,人民荡析离居,灾民达数千万人。作为青年学生的邓拓同志目睹惨象,怀着满腔热诚,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同群众的苦难结合起来。《中国救荒史》分析深入,史料丰富,论述了造成灾荒的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指明了历代的赈灾效果及弊端,希望以历史作为当前救荒的借鉴。他写道:“灾荒史不仅要记述历代灾荒的实况和救济政策……而且必须揭发历史上各阶段灾荒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它的具体原因,借以探求防治的途径。”
第三,邓拓治学很重视调查研究,努力发掘原始文献与实物、口碑。他希望历史学界能广泛采取这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于1956年发表《从万历到乾隆》一文,在北京门头沟矿区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调查了100多座数百年前的小煤窑的遗迹,访问了许多老窑工,开了多次调查会,收集了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年间的煤窑契约137张,还有账本、家谱、诉讼文件、煤窑图等珍贵资料,对该处煤窑的分布、数量、规模、雇佣关系、经营方式以及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反抗斗争,进行了深入而精辟的研究。此文用力甚勤,方法甚新,影响极大,迄今一直是研究经济史和北京史的权威之作。
第四,邓拓同志还十分重视历史的普及,在群众中大力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民族文化。他晚年所写《燕山夜话》鲜明地表现了这种思想、风格。此书内容丰富、文字隽永、寓意深远,融理论、历史、现实于一炉,把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些短文涉猎范围很广,或谈理论修养,或谈处世做人,或谈伦理道德,或谈读书写作,包括各类知识,包罗万象。有的从历史引伸到现实,有的从现实追溯回历史。由于作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引用史事有根据、有选择、有分析,善于在浩瀚的史籍中抓住生动、健康、富有启发性的史实和人物,一题一事,点染发挥,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写得精警畅达,亲切感人,把读者带进广阔的知识天地,使人们提高思想,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得到真善美的熏陶。
邓拓同志一生的史学著作极为宏富,贡献突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他治学勤奋、严肃、富有创新精神,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值得大家学习和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