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中国贸促会的早期开拓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3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中国贸促会的早期开拓活动
孙放
今年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成立40年。在40年的国际交往中,中国贸促会一贯主张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不遗余力地为发展正常的国际经济关系而奋斗,被喻为沟通中外经贸和友好关系的桥梁。
1952年4月,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大型民间经济代表团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那时正是世界范围冷战炽烈,东西方对抗加剧,“封锁禁运”甚嚣尘上之际。在这种严酷的国际形势下,来自48个不同社会和经济制度国家的471位代表聚集一堂,共商恢复和发展正常的国际经济关系,在当时成为轰动国际社会的一件大事。
中国(会议发起国之一)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全体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介绍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对外贸易政策;批评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提出了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正常的国际贸易的主张。代表团成员、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也就中国的外贸政策以及进出口贸易的潜力和远景作了进一步阐述。他们的声音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
这次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号召;决定向联合国提出召开政府性世界贸易会议的建议;决议成立一个常设的国际机构——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并选举出包括中国代表南汉宸、冀朝鼎和世界工会联合会代表刘宁一在内的30人为委员。这些号召和决议符合各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经贸界、工商界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会议闭幕后,许多国家纷纷成立了本国的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也同样是在这种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的。
1952年5月4日,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委员会由全国金融界、外贸界、工商界的知名人士、著名经济学家、工会工作者及合作社工作者共17人组成。在成立会议上选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为主席,知名国际活动家、经济学家冀朝鼎博士为秘书长。以后又增选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李烛尘为副主席。他们就是中国贸促会的第一代领导人。成立会议确定了中国贸促会的性质为全国性的民间团体,其宗旨是遵循中国政府的政策与法令,促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中外贸易关系和经济关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国贸促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与日本民间人士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议。参加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的三位日本代表(高良富、帆足计和宫腰喜助)应中国贸促会的邀请来到北京。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首次访问北京。经双方共同努力,友好协商,于6月1日签订了贸易协议,规定双方进出口额各为3000万英镑。当时中日贸易受到“封锁禁运”政策的严重冲击,贸易额急剧萎缩(1952年每一方进出口总额仅为1950年的9.3%)。在这种形势下,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坚冰开始融化,缺口终于打开。其后,又在1952年、1953年、1958年签订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962年中国贸促会又同日本三团体签订了中日贸易议定书。直至1972年随着两国邦交正常化,中日贸易关系才完全恢复正常。在战后的中日贸易史上,这几次协定和议定书的签定,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五六十年代里,中国贸促会一直是中日民间友好贸易的“窗口”。
中国贸促会刚成立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仅有20个国家。大多数国家同我国的贸易关系尚未正常化。因此,中国贸促会通过民间渠道,积极地、广泛地开展同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界的友好往来,广交朋友,多方位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有用武之地。在五六十年代,中国贸促会邀请和接待了来自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贸易代表团、工商代表团、促贸团体代表团以及其他各界知名人士数千人来中国访问。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往来也开展起来。来访者与中国贸促会、各外贸公司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会谈,探讨发展贸易的做法与途径,有些则进行具体贸易洽谈。许多代表团和知名人士还会见了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在访问和会谈的基础上,有些代表团同中国贸促会签订了共同声明(如英国和法国代表团),有些则签订了关于促进民间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协定(如联邦德国和奥地利代表团)。在未建交的情况下,中国贸促会于六十年代中期同奥地利、智利和意大利有关团体还分别达成了相互设立民间贸易代表机构的协议。
中国贸促会是新中国最早的出国经济展览组织者和外国来华经济技术展览的接待者。中国贸促会自成立到六十年代末,共组织了110多个出国展览,接待了20多个外国来华展览。每个展览会上都有成百上千的经贸界、工商界和科技界人士参观和洽谈。一般观众则常常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一时形成促贸和友好的高潮。外国观众常把我们的出国展览叫做“了解中国的橱窗”,中国观众则把外国来华展览称为“不出国的考察”。
自五十年代起,中国贸促会就开展了以出版《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为中心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外贸仲裁为中心的法律事务工作。六十年代又开始了对外经济座谈活动和组织中外技术交流活动,从各方面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还多次参加亚洲和亚非地区民间经济会议,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而努力工作。
抚今追昔,如果说昨天的贸促会为她的今天奠定了基础,那么今天的贸促会就是它明天攀登新高峰的起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