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忆老首长李兆麟将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忆老首长李兆麟将军
王钧
我自1936年认识李兆麟将军起,到1946年他牺牲止,在他麾下战斗十年。在这艰苦卓绝的十年里,因能经常聆听将军的教诲,使我获益匪浅。往事悠悠,已是半个世纪,但将军的文韬武略和崇高品格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善于用兵的青年将领
我第一次见到李兆麟将军,是在1936年初。当时我在黑龙江省汤原县青年抗日义勇军当排长。那天,我们刚紧急列好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政治部主任(即政委)李兆麟将军就冒着风雪来到我们面前。他当时年仅25岁,头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布琼尼元帅式的尖顶军帽,正中一颗红五星,身穿我军被服厂染的灰蓝色军装,打着绑腿,腰佩驳壳枪,显现出一副干练的青年将军的风貌。
李兆麟将军用辽阳口音讲出那次战斗任务的重要意义——我军在伊春建立了后方基地,但日寇也针对我们,在汤旺河流域设立了森林警察队。森警多是猎户出身,枪法准,山路熟,对我后方构成严重威胁,必须立即消灭这股敌人。李兆麟将军又说:“六军大部队已去打鹤岗了,现在只有一个警卫排的兵力,所以才调同志们来参加战斗。”
说罢,他一挥手,部队就出发了。
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虎穴掏心战,小部队乘马爬犁开始了千里奔袭。李兆麟将军以罕见的胆略和过人的智慧指挥部队,在前200公里的奔袭中,连续巧妙地将敌前卫哨、汤旺河营地、敌巡逻队及南岔营地的全部森警俘虏,其中有敌副大队长和3名中队长。而我军却未发一枪,未伤一人,并全部换上了敌警服。然后我军顺着汤旺河冰面直奔300公里路外的敌大队部——老钱柜。我们冒着奇寒,终于在晚9时赶到敌大队部。敌大队长外出不在,为首的是日本指导官森山大尉。我们冲进屋后,森山甩过大烟盘子,欲砸我们,被李兆麟将军一枪打落,接着又一枪将其击毙。一敌中尉从墙上抽下战刀向我砍来,我抬左臂一挡,皮大衣、棉袄袖全被砍开了,正危急中,一发子弹掠我耳边飞过,将敌人脑袋掀去一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李兆麟将军开的枪。
此战击毙7名日本指导官,俘虏全部森警,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电台,消除了我军心头之患。此后不久,我即被调去任军部警卫连指导员,后又任警卫团政治部主任。
独撑危局的北满总指挥
由于东北抗日联军始终牵制着侵华日军1/3以上的兵力,敌人恼羞成怒,从1938年开始,日本关东军的精锐机械化部队在空军和江防舰队配合下扫荡我三江根据地,战斗空前激烈残酷,我军伤亡很大。北满我三个军的军长去了苏联,一个非党军长李华堂投敌当了叛徒,各军顿时失去了指挥。这时,唯一的军领导人李兆麟以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挺身而出,独撑危局,担负起三、六、九、十一共四个军的指挥重任。并立即作出贯彻中共北满省委七次常委会决议和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决策。他把各部队集中起来,分四批组织西征突围。在此期间,他奔忙于松花江两岸各师、团,有时一天数战,劳累紧张到极点,仅几个月就谢了顶。
1938年底,各军都已突出重围,李兆麟将军把剩下的伤病员、医护人员、后方的女同志及兵工厂的工人等组织起来,最后离开三江。这支老弱病残组成的部队,在千里无人烟的林海雪原里行军,粮食很快就没了。饥饿、严寒和劳累使很多同志长眠于林海之中。每当悲痛的时刻,李兆麟将军就带领大家掩埋好烈士的遗体,并鼓舞同志们:“我们每走一步,就离延安和党中央近一步,大家要坚持下去,胜利属于我们!”
在这次突围战中,李兆麟将军以其坚定的党性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挽救了部队,赢得了北满各军指战员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李兆麟将军到达黑嫩新区后,发现有个别部队没站稳脚,过苏联去了,还有少数不坚定分子开始动摇,于是他又马上开始抓部队的建设。一天,他来到我带的十一和十二团。我顿觉他苍老不少,头发已花白了。我向他汇报了二师参谋长(原伪军投诚人员)叛变后欲枪毙我,我被警卫员救出,又依靠党员干部将部队追回来的曲折危险的经过。他立即表扬了我,任命我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兼团长。而后,在李兆麟将军的指挥下,我们团逐步打开了局面,先后消灭多股进剿之敌,击毙了德都县日本县长,突破敌7000兵力组成的包围圈。因此,我们团被李兆麟将军称为“模范团”。
1939年5月爆发了日苏诺门汗战争,为援助苏联红军,李兆麟将军命令袭击敌后方。我团连续攻入龙镇、嫩江两个飞机场,炸毁敌机十余架。又攻占了讷河县城,截断了日军运输线,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
1940年,所有北满部队统编为抗联第三路军,下辖四个支队(我先后任三支队参谋长、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三路军大举出击,仅县城就攻克两座,歼敌千余。同时地方党组织也得到了大发展,一时震动了整个东北,使日本侵略者惶惶不可终日。
李兆麟将军依照此段斗争史实,写出了著名的《露营之歌》,其中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已成千古绝句。
培养干部关心战士的好领导
李兆麟将军以培养干部和团结同志闻名于全北满。1940年,在频繁的战斗中,他还举办了党训班,讲授《论持久战》和《联共党史》,提高了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他还是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他经常抓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如讷河地委就是在他亲自指导下组建的。
为发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斗争,他命我部三进呼伦贝尔盟,将党的声音传播给各民族兄弟。
李兆麟将军关心干部战士胜过关心自己。1939年8月,指挥部陷入重围,李兆麟等同志一个多月没吃到粮食。待我率部赶到时,在警卫员怀中躺着的李兆麟将军已饿得连说话声音都很小了。我刚想检讨,但他的第一句话却是:“部队都好吧?”我们在场的指战员全都流下了热泪。
1942年我腿负重伤,住进苏联境内的医院,苏军医决定截肢。李兆麟将军闻讯坚决不同意,他说:“这位同志很能打仗,他打游击不能没有腿,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
1945年“八·一五”东北解放时,李兆麟将军通知我:组织上任命你为中共东北党委会委员和接收黑龙江省负责人。他当时的嘱托是:“你那里是北满的最后一块根据地,要迅速找到地方党,组织起十到二十个团的兵力,一旦我们在南部顶不住国民党的进犯,我再回来领你们上山开展游击战。”将军之远见,已被后事证明。
1945年李兆麟将军到哈尔滨后,负责整个北满的工作。10月,将军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和东北局的文件。文件中的重要部分,将军都用红笔圈了,要我认真阅读。在信中他教导我要尊重关内来的干部,加强学习,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完成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而努力工作和战斗。
没有想到这竟是老首长给我的最后一次指示,1946年3月9日传来了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噩耗。指战员们万分悲痛,我们立即就派出三个团的兵力千里南下,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哈尔滨,向国民党匪徒讨还了血债!
李兆麟将军牺牲已经45年多了,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兆麟同志的英灵,他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旗,仍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