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在不同的年月里——河南旅行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4-03
第2版()
专栏:

在不同的年月里
——河南旅行记
白原
解放以前的河南省,强盗和土匪之多,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去年冬天,我在河南采访淮河上游治淮工程的情况,从禹县到临汝县去访问一位治淮的劳动模范。途中碰上大风雪,常常在一些小镇上或乡村里停下来,听人们说起许多过去强盗打家劫舍、杀害人命的事情。当时官匪一家,兵匪一体,地主当窝主,“局子”是牵线的;这样,老百姓就苦透了。有一次我在张楼村,听人们说:过去曾经有这样一家农民,终年靠租种地主的十几亩地过生活。有一年天旱闹灾荒,在冬天一个夜间,一伙强盗闯进这个农民家里,拿刀子逼着他们要粮食,但是搜遍了全屋子也搜不出一颗粮食,于是就用绳子把一家大小七口都勒死了。第二天早上,死人的尸首还没有埋,就从地主家里来了两辆大车,管家的带着几个人,说这家农民欠了他们的租子。于是就把屋里的盆盆罐罐都搬出来,然后就动手来拆房子,连同所有木头瓦片都搬到大车上拉走了。人们提起这样的事情,至今犹有余悸。
从禹县骑着毛驴走了一百多里路,到了临汝县境内,大风雪一直没有停。行人少得很,有时候走几十里地也碰不到一个人。沿着曲曲折折的道路走去,隔不多远,在一些交叉的路口上,或者是在一处隘路的旁边,就出现一座用坚固的石头筑成的砦子。布满枪眼的炮楼高高地立在每一座砦子的上头。在从前,这是土豪恶霸所盘踞的地方。他们把许多乡村都筑成一个个坚固的砦子,各霸一方,互相对垒,并且到处残杀和劫掠。在这一带地方,人们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没有旅伴单独走路的时候总觉得“不美”;如果单独一个人在一段僻静的路上碰上三两个赶路的老乡,向他们打听前面的路程,他们回答了要说的一切,最后总要加上那么一句:“自己人,走吧。”这是从前人们在路上碰见的时候常用的一句话,告诉你碰见的不是坏人,叫你放心。“像这样的天气,可得要早早住店才行呢。”赶毛驴的老乡对我说。于是天还没有黑,我们就赶到一个大峪店外面一家路边客店里住下了。
因为天气不好,走路的人们大都早早地就歇了店。等我们到达的时候,店里已经拥挤不堪了。这时候雪虽然已经停了,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一家小小的客店拥塞得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据店主人说,在从前,他这一家小客店从来也没有住过这样多的人。“解放了,走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他说。因为店里容纳不下这样多的旅客,店主人就把仅有的两个小房间让女客们住,在一间大屋子里铺上干草,让所有的男客们在一起打地铺来过夜。我们吃过饭,就躺下来睡了。赶毛驴的老乡在客店里打听到明天有两个客人和我们同路,很高兴地把这消息告诉我,还对我说,有了同路的,明天就可以早一点上路了。客店灶旁的风箱蒲达蒲达地一直响着没有停。客人们在店里来来往往。已经躺下的人们没有睡着。走路的人碰上坏天气,心里都很厌烦,他们从路上的天气谈起,话一说开头就没个完。“要是在从前,像这样的天气走路,那才倒霉呢。”有一个人说。提起从前,话更说不完了。于是另一个人接着说:“那个时候,这样的天气,要是没有几个脑袋,谁敢走动呀?”这时候,有一个人轻轻地笑了几声,好像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情,就说:“叫老范说一说他那一次蹬桥底的事情吧!”猛烈的北风在客店的门外吹打着。大家静静地听那个老范叙述他的故事:那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赶着毛驴从临汝县送一个客人到洛阳,从洛阳赶回家去的时候,走到离这个镇子不远的地方,天已经黄昏了,突然从他后面赶上来四个人。领头的一个把他喊住:“赶驴的,把你的毛驴借咱们骑骑,有话对你说。”他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把牵毛驴的绳子递给他们,还恭恭敬敬地说:“好爷们,要骑,骑吧,还用着打招呼?”在他们说话的地方有一座桥。这时候,那四个人当中的两个一边把身上的上衣解开,每个人腰间都露出两支亮堂堂的短枪,一边使着眼色凶狠狠地说:“要是真懂规矩,到桥底下说话去,省得爷们麻烦。”就这样,他们在桥底下把他身上仅有的几块大洋连同几张零星的钞票一起都搜了去,而且把他的手脚和一块大石头连在一起捆起来,最后还把他身上的一块毛巾塞到他的嘴里。“那一回,差一点没有把命丢了,在桥底下冻了那么一夜,真够受。一直到第二天,等到一个老乡过路的时候才把我解开了。现在走到那座桥的地方,心里还直骇怕呢。”老范结束了他的故事,大家再谈了一些关于明天怎样上路的事情,许多人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
第二天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有明。天上还挂着月亮,看起来,这一天是个好晴天。和我们同路的,原来是一个老太婆和一个抱小孩的青年妇女。她们是母女两个。那个母亲是出来从女儿家里把女儿接回娘家去的。三个赶毛驴的老乡一路上不住地谈说着。路上有了伴,仿佛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一路上太阳很好,可是到处泥泞,路很不好走。有时候碰上一大坑泥水,就得从道旁的田埂上绕好大一个弯子才能走过去。冬天的日子又是这样短。当我们走到一个山根根前,离我们所要去的村子还有十多里地,天就开始黑起来了。在一个拐弯的地方,又碰上一大滩泥水,而且上面已经结了一层冰。骑着毛驴不好走,我们三个人都从毛驴上下来,为
了赶路,没有等后面的毛驴跟上,就沿着山隘往前走。走着走着,在我们左边的山顶上,衬着一层薄薄的天光,突然出现了几个人,可是一下子又不见了。走在我前面的母女两个一边急急地走着,一边东张西望,她们显然是想起了什么恐怖的事情。等后面赶毛驴的老乡把毛驴赶上来,我们已经走了二、三里地。这时候忽然听见后面什么人在大声叫唤。回头一看,有三、四个人从我们后面赶来,快要靠近我们的时候,先头的一个就一边跑着一边大声叫唤:“站住!站住!”于是我们就站住了。“是不是你们的东西!”跑到跟前来的那个人手上举着
一个包袱对我们说。大家一看,原来是从那个青年妇女骑的毛驴上落下来的。“你们是从啥地方拣得的?”那个青年妇女笑着说。还没有等那个人回答,她又问他们是啥村子的。等后面那几个人一起赶上,大家就一边走一边谈起来。他们几个人都是
一个村子的农民。因为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雪,今天又出了一天大太阳,雪一化,地堰容易倒塌。他们就是从山上到地里看地堰来的。“那么老远还有你们村的地?”老太婆问。那几个人当中的一个说:
“那是土地改革的时候,俺村从别村分的地主老财的地,要不是,俺们那个穷山窝窝还能有那样的地?”接着,老太婆又问他们去年打了多少粮食,什么人的闺女该出嫁了。从他们的谈话里,使你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原来就是这样亲切,这样不可分离;使你感觉到在人们的生活里,只应该有幸福,不应该有恐怖和灾难。在一个道口上,我们和那几个农民分了路,又继续摸着黑走了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要是没有碰上那几个老乡,今天这个包袱不知到那里去找呢。”一个赶毛驴的老乡说,“世道不一样了。要是从前,不用说自己丢了,就是捆在身上也有人把你抢了去。”这个老乡的话,引起走在前头的那个老太婆一声长长的叹息:“咳!总算能过太平日子了。”看起来,她有很多的话要说。可是从一个山脚下往旁边一拐,就到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