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以大局为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

华夏之邦,改革春潮涌动。虽无炮火硝烟,一样坦露铁血男儿的铮骨;虽不浴血搏杀,一样展示子弟兵的忠诚。朝着国富兵强目标的进军中,三军将士谱写了新的奉献之歌——
以大局为重
新华社记者 陈焱 曹国强 本报记者 郭嘉
7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指示全军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在大局下行动。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牢记小平同志嘱托,自觉以大局为重,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奉献之歌。
(一)
1992年,祖国大地涌起新的改革热潮。
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发言中说,人民解放军将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拥护、支持、参加和保卫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保驾护航”。这番话,准确地反映了在新的改革热潮中,全军将士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共识和决心。就在这时,距北京千里之遥的上海金山石化公司,战争年代被命名为“叶挺部队”的上海驻军某部官兵们用行动为“保驾护航”作出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4月初,上海金山石化总厂的两台进口氧化反应装置发生严重故障,1.8万根氧化管全部堵死,每天损失80万元。紧急时刻,“叶挺部队”120名官兵火速驰援。他们以“铁军”特有的果敢精神,钻进蒸笼般的反应罐里,经受着热浪和毒气的侵袭,连续奋战33天,用最原始的工具从钢管中捅出近10吨的催化剂结块,提前十几天完成了抢修任务。
1990年夏,正在紧张施工的我国大亚湾核电站的水下工程突然“搁浅”。先前,地方一个施工队用挖泥船挖了3天,无功而返;接着香港一个施工队用最先进的挖泥船干了20天也铩羽而归。原因都是:地质太复杂,“骨头”啃不动。工期如火,谁敢领缨?海军南海舰队水上工程船大队607船的官兵闻讯,星夜赶来。困难远比想象的大得多。第一天刚使上劲,谁料挖下第一铲,挖斗就“咔嚓”一声磕掉一个大齿。发动机哀鸣似地吼叫着,冒出大股大股的黑烟。官兵们心里好痛哟!这条船刚刚服役。他们清楚,干下去,船报废无疑;但他们更清楚,全国全世界都注视“大亚湾”。官兵们没有犹豫,连夜抢修,立即又投入战斗。在连续3个多月的鏖战中,挖泥船每天都要伤筋损骨,施工却没有停一天。官兵们终于提前20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工程总指挥舒展开了紧锁的眉头,外国专家跷起了大拇指。
(二)
记者在采访中时常目睹这样的情景:一列列货车从军用铁路线上穿过,一艘艘客货轮船从军用码头驶出,一架架民航客机在军用机场上起降。昔日的“军事禁区”不少成为建设工地,或开辟成旅游景点……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先后调整出1000多处军事设施,让出近千万平方米营区土地、上百万平方米营房,开放60多个军用机场,300多条铁路专用线和数十处军用码头,用于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1988年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来岛投资的外商及海内外游客纷沓而至,但整个海南却没有一个民用机场。为了支援海南对外开放,坐落海口的海军航空兵机场便肩负起民用飞机的起降任务。从1988年至1991年的4年间,一个普通的军用机场竟开辟了国内、国际50多条航线,一跃跨入全国十大航空港之列。据了解,人民海军目前已经开放的10多个机场共确保民航各种飞机起降28万余架次,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并且年年完成训练任务。
在刚刚竣工的钱塘江新桥桥畔,南京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颜晓宁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战士“含泪毁青苗”的故事。
大桥建造之初,桥南的公路引桥按设计正好穿越部队农场的60亩稻田。当时田中的禾苗已经齐膝,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然而,征地的命令一下达,战士们二话没说,含泪挥镰。大桥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动情地说:子弟兵为钱塘江新桥建设举行了最庄严的奠基!
(三)
近年来,许多来访的外军高级将领对中国一个军人的平均军费开支,只有世界各国平均数的二十分之一这一近乎神话的现实表现出极大兴趣。当他们深入考察后,由衷地赞叹:这是中国军人创造的又一奇迹!这一事实有力证明,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军队要忍耐”的战略思想,自觉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积极忍耐,为国分忧。在军人的忍耐中,神州大地出现了更多的铁路、公路、矿山、厂房……
军队“吃皇粮”本是天经地义。但人民军队为减轻国家负担、弥补军费不足,自觉发扬我军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使军队工作得到新的发展。我们所到之处,亲眼目睹了官兵们在军营附近的山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用操枪弄炮的双手开出的片片果园、菜地,挖出的座座鱼塘、垒起的排排猪圈,不少军营猪满圈、鱼满塘、瓜果飘香……目前,全军连队蔬菜自给率业已过半,猪肉自给率已达四成。
今天的军营已成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学校。各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认真抓好这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最近4年,全国开发使用的军地两用人才累计就达228万多人,这些两用人才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另外,近年来,军队的科研、教育等部门还发挥优势,为地方培训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类科技人员。
近10多年来,军队企业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从逆境中顽强奋起,逐步实现了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由军品生产型转向军民结合型、由修理型转变为修理制造型,并积极开拓民品市场,发展出口贸易,建成了包括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化工、仪器仪表等多行业的科研生产体系。去年全军企业实现民品产值30多亿元,比1985年增长5倍多,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60%以上。
与此同时,军工技术、科研成果向民用转移的进程逐年加快,目前每年已达上万项,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军队的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也都在不影响军队建设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当共和国艨艟巨轮扬帆改革大潮时,军人的肩膀默默地扛起了一座风帆。如今,这支与人民风雨同舟的军队,将一如既往,高举以大局为重的旗帜,为这艘巨轮保驾护航,直抵理想彼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