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陈俊生发表《论中国农村市场》长篇文章强调进一步做好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1
第3版(经济)
专栏:

陈俊生发表《论中国农村市场》长篇文章强调
进一步做好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
据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国务委员陈俊生30日在《经济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论中国农村市场》的长篇文章。文章就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建设农村市场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等问题,阐述了精辟的见解。陈俊生希望各地要抓住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比较有利的良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做好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
在“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部分中,文章说,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市场的形势越来越好,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在农副产品流通中市场调节已占主导地位。2、农村市场体系正在形成。3、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据统计,全国农民民间购销组织有639.2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398.8万人,其中,中国乡镇企业,就有专职供销员510万人。4、新的商品流通秩序正在形成。
文章强调,我国农村市场虽有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初级现货市场阶段。中心批发、区域性批发与地方集贸市场尚未构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形成全国的统一市场。与市场发育相关的体制性障碍仍很严重:一些农副产品该放开的还未放开,农资专营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否延续尚需探讨,外贸体制仍不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合商业机构尚未根本转变经营机制。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
在“建设农村市场的重要意义”部分中,文章说,结合农村流通改革和生产发展,农村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市场的发展带动生产的发展。2、市场建设是流通改革的关键。流通改革的实质是发展以市场为基础的流通体系,培育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整价格、平抑供需、满足消费等方面的作用。3、加强市场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发展市场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门路。在“关于‘两个市场’结构问题”中,文章认为,发展农村市场,要实现“两个结合”: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实现第一个“结合”,要打破区界、城界,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实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结合,是我国农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观念问题上的一些探讨”部分中,文章认为,发展农村市场,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1、“少卡多放”是否有利于发挥本地的优势?回答应该是否定的。产品少时卡、多时放,这种办法违反了市场运行规律。2、关于国合商业主渠道的问题。统购统销时,国合商业是主渠道。农副产品逐步放开后,对主渠道的认识需要逐步更新。就全国而言,国合商业仍是主渠道,但在某个局部、某些商品上就不一定了。主渠道不是流通改革的“禁区”,原则是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搞活流通。3、是产供销,还是销供产?产供销是以生产为导向;销供产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变化、消费倾向,安排生产,把消费放在“生产车子”的前面,这就是销供产。4、“农村出原料,城里搞加工”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国农村人多地少,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把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需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这既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部分中,文章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把农民推向市场。一个时期以来,广大农民卖这难、买那难。今后,应当通过培育、发展市场,引导农民去直接找市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2、进一步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全国各省、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放开粮食市场。在放开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件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真正形成中央批发、区域批发和集贸市场三级网络;二是加快国营粮食企业的改造;三是完善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3、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4、进一步拆除壁垒,打破封锁。5、进一步搞好国合商业的改革。当前的重点是推广“四放开”的经验。6、进一步发展产销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