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一篇征文发表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篇征文发表的前前后后
鼓岭,一个原本鲜为人知的小地方,由于一篇征文的发表,使许多人知道了它。更为令人感奋的是,由此引出了一段中美人民的友好佳话,一个美丽、动人的真实故事。
今年4月8日,本报七版“海外记事”征文栏刊登了《啊,鼓岭!》一文,文章发表后,一些读者来信来电话,称赞文章写得好,感情真挚,故事感人。福建省委组织部的离休干部汤弘庆同志致函本报和作者,怀着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对鼓岭的变迁作了详尽的介绍与描述,既弥补了作者对鼓岭一无所知的缺憾,更慰藉了大洋彼岸嘎登勒太太对她丈夫生活过的那片热土的深深思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看到此文后深为感动,当即指示市有关部门给报社打电话,要求了解作者的情况及地址,并决定邀请嘎登勒太太于今年8月访问福州,同时邀请作者钟翰同志和本报记者陪同前往,从而为这个动人故事的续篇写下了第一章。嘎登勒太太接到邀请后十分高兴和激动,决定如期成行。为了补偿丈夫曾经梦魂萦绕的思念,为了表达她对陌生但备感亲切的鼓岭的情愫,她决定把家中珍藏的“经过教授细心照料的两只漆画瓶”回赠福州。
本月24日,本报举行了“海外记事”征文颁奖仪式,荣获一等奖的钟翰同志因尚在国外留学而未能出席,但特意寄来了书面发言。这篇书面发言,质朴而深沉,真挚又充满激情,饱含着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与赤诚,读来令人感动。
实实在在一件事,真真切切一片情。我们从中不仅能够体味到大洋两岸人民传统友谊之深厚,更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事业的执著与追求。
现将钟翰同志的书面发言和汤弘庆同志的来函刊登于后,以飨读者。——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